漢獻帝劉協被趕出許昌之後 漢獻帝劉協為何不投靠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獻帝劉協被趕出許昌之後 漢獻帝劉協為何不投靠劉備

對漢獻帝劉協和劉備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漢獻帝並沒有被沉湖,而是被曹丕遣到封地山陽城定居。至於不投靠劉備,無疑是劉協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畢竟最不想接納漢獻帝劉協的人就是劉備。

徹頭徹尾的傀儡

作為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劉協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

劉協九歲時就被董卓擁立登基,隨後他又被曹氏家族掌控多年。也就是說,劉協先後共做了三十四年的傀儡皇帝。

三十四年間,劉協目睹了天下諸侯的割據、相互征伐。先有董卓篡權,劉協被擁立登基卻從未涉足朝政。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徹底將其架空。

可以說在做傀儡皇帝期間,劉協徒有天子虛名,徹底淪為諸侯間爭權奪利的工具。

劉協對於曹操是個寶,別人呢?

曹操、孫權、劉備誰最需要劉協這個傀儡皇帝?

曹操廣納天下寒門子弟,企圖與門閥世家共治天下。在吞併諸侯的過程中,出身官宦世家的曹操,無疑是最需要利用劉協天子身份去制衡門閥世家的那個人。

東吳孫策曾想趁著官渡之戰的爆發,偷襲洛陽擄走劉協。當時的孫策動過控制劉協的念頭,但其主要目的不是各路諸侯,而是鉗制曹操。可惜準備實施該計劃的孫策,被曹操麾下臣子許貢派出的刺客,刺殺於江東境內。

孫堅死後,孫策曾率兵強佔東吳。當時的孫策,曾利用麾下大軍,掃平了反對孫氏家族的江東世家。隨後孫氏家族才開始和倖免於難的江東世家,共同執掌東吳。

孫策死後,成為吳國新主的孫權,一邊要繼續制衡江東門閥世家(內事不決問張昭),一邊要清理孫策舊部。可以說孫權執掌東吳後,內部很不穩定。此時孫權將劉協接到東吳,突然多出一股以劉協為主的支持者,東吳內部就會變得更加混亂。

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中,最不想接納劉協的其實就是劉備。

心口不一的劉備

實力弱小時的劉備,需要借助大漢皇叔的名義籠絡人才。甚至在奪走劉表父子基業時,在討伐曹操時,都喊出興復漢室的口號。

興復漢室是指什麼?是指恢復大漢舊有領土,接收大漢遺民。也就是說,想要興復漢室的劉備,將同時和東吳、魏國乃至天下所有諸侯為敵。

而東吳和魏國的領地都曾是大漢舊有領土,恢復漢室對於蜀國而言,只能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劉備需要借助這個口號,先行討伐漢室最大的國賊——曹操。

實際上劉備是怎麼做的呢?在佔領漢中的第一時間稱帝。

可以說稱帝時的劉備,身份已經從忠於漢室的皇叔,轉變成了禍亂天下的一方諸侯。稱帝后的劉備其實和孫權、曹操一樣,都是志在奪取天下的。

「一國容不下二主」此時劉協,對於劉備而言已經變成了一種拖累。劉備稱帝后,劉協投靠劉備,會讓劉備不知所措。劉備一貫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劉協來到蜀國,蜀國的臣子們是效忠劉備,還是效忠大漢天子劉協呢?

發動夷陵之戰時的劉備,效忠的對象其實就已經是他自己了。

表面上看,劉備是想要為義弟關羽報仇。深層次原因是劉備想借助報仇的名義,吞併實力相對弱小一些的東吳。本質上來看,此舉與興兵爭奪天下的諸侯沒有什麼區別。

忠於漢室、忠於劉協?可笑!

如果劉備成功吞併東吳,下一個目標必定是魏國。假使劉備成功問鼎,坐擁天下,那時的他會怎麼對待劉協呢?難道是將多年打下的基業,拱手讓於劉協,自己做聽命於劉協的臣子?

坐擁天下的劉備,必定是不甘心聽命於劉協的。到時逼迫劉協讓位則成為可能,讓劉協善終則算是另一種善待。

曹丕之所以沒有對劉協痛下殺手,是因為曹丕篡位所依仗的是曹氏家族,而擁立劉備的都是漢室臣子。換言之,劉備手下群臣忠的本非劉備,而是漢室正統之名,這一點劉備不得不防。

劉備與劉協同為大漢皇族,劉協更是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帝,劉備借皇叔之名,問鼎天下,成功後則劉協決不能留。

題外話

劉協是曹丕的妹夫,善待劉協,封其為山陽公,讓劉協到封地安度晚年水到渠成。

做傀儡皇帝三十四年的劉協,早就已經厭倦了天下諸侯的你爭我奪。因為衣帶詔事件,劉協更是險些損命。

讓位於曹丕,到封地安享晚年,已經算是劉協最美好的結局。他又何必冒著身死的危險,去投奔原本就不歡迎自己的劉備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