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於和偉、李晨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在熱播,它以洗白司馬懿的方式講述了三國的權謀紛爭。
第五集中,征辟司馬懿為司空主簿的委任狀到了司馬府,不願屈節侍奉曹魏政權的司馬懿,狠下心來驅動載滿貨物的馬車壓斷了雙腿,以這種方式免除了征辟。
但後來,因為郭嘉的臨終遺言: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殺之,為保性命的司馬懿不得不響應曹操的二次征辟,當了丞相府的屬官。
以上的說法有歷史依據嗎?
▶司馬懿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雖然有一些細節上的差異,但司馬懿被逼入仕的確有史可依。
根據《晉書·宣帝紀》的記載,早在建安六年時,曹操聞聽司馬懿的名聲後便想要召他為官,但司馬懿卻因為漢室衰微,又不願屈節侍奉曹操,所以拒絕了。
當然,他並沒有對自己下手那麼狠,其拒絕的理由是患有風痺病,無法正常的起居,只能臥床養病。
多疑的曹操讓人晚上秘密刺探司馬懿的情況,結果發現他果然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曹操這才相信,司馬懿因而成功地躲過一劫。
到了建安十三年,當了丞相的曹操再次徵召司馬懿入仕,並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如果再有所推脫,就把你抓起來坐牢。司馬懿驚懼之下只得無奈地答應。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然而,整件事透露出某種可疑與荒誕。疑點有三:
其一,不合常理。
司馬懿是時齒少名微,豈為異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遽憚之至此?且言「不欲屈節曹氏」尤非其實,史臣及當時佞諛者,意在誇其素美而無辭以述,亦可笑也!
宋人葉適如此評價這段史料,其質疑合乎常識:
一個三國第一的英雄人物卻深深忌憚一個二十出頭且名聲不顯的年輕人,不僅秘密派人刺探他的情況而且不惜威逼利誘,使盡手段只為了逼他出仕,這真的可能嗎?
其二,沒有客觀條件。
長期以來,司馬氏一家便與曹操交好。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在熹平三年任尚書右丞時,推薦了20 歲的曹操為洛陽北部尉。
為此,曹操一直懷著感激之情。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已是魏王的曹操專門將司馬防請到鄴城敘舊。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在建安元年時便被曹操征闢為司空府屬官,一直官至兗州刺史,是建安時期曹魏集團的重要人物。
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司馬懿有什麼緣由去反對曹操?他加入曹操的政治集團,是順利成章的事。
其三,沒有思想源泉。
有人認為,司馬氏屬於儒家的豪族,尊奉大漢為正統。而曹操出身低賤,是宦官之後,更意圖篡漢。所以,深受儒家學說熏陶的司馬懿自然看不上曹操,不願出仕自在情理之中。
其實不然。
司馬懿雖然自小學習儒家典籍,然而司馬氏遠談不上是儒學大族。司馬懿的祖先中,確切可靠的人可追溯到他的高祖司馬鈞。而他的主要事跡是平定羌亂,以軍事為主。
大概到了他祖父司馬俊之時,開始由武入文。然而這「文」也並非兩漢以來儒學大族所推崇的經文之學,而是如《漢書》一般有實際功用的史學,劉備、孫權都曾經命令子孫研讀《漢書》以學習治國之道。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由此可知,司馬氏與兩漢的儒家豪族——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並不相同,與其說是儒家大族,不如說是地方豪強。
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曾經怒斥胡芳:你就是個當兵的!而胡芳卻反駁道:你難道不也是將門之後嗎?
胡芳的這句話透露出,直到西晉立國時,司馬氏大概仍沒有被視作一個典型的儒家大族。
依照上述論點,司馬懿不願屈節仕曹的史料著實可疑。其實,歷史記載中有另外一個相反的司馬懿形象:
——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能不足,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有病需要拄拐不能應召。曹洪因此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枴杖去為曹操效命。
▶羅貫中對司馬懿如此評價,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回天地春。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魚豢在《魏略》中所記載的史料。魚豢是曹魏時期到西晉初年的著名史學家,其史料來源主要來自曹魏的國史,相較於經過晉人修飾後的歷史,其對司馬氏的避諱成分較少,因而更可信。
所以,司馬懿不願入仕曹魏政權的說法應該出自晉國史臣的刻意編造。那麼,晉人為何這樣做?
原因不難理解。司馬氏深受曹魏厚恩,司馬懿更是被二度托孤的元老重臣,然而司馬氏最終卻取了曹家天下。在一個儒家道德觀念盛行的時代,這種行為難免被貼上不忠的標籤,備受時人及後世指責。
為了逃避這一責難,晉朝史臣便有意建構司馬氏與曹魏長期對立的歷史敘事:司馬懿的出仕是純粹被迫,入仕後更是遭受重重猜忌(因為晉武帝有狼顧之相,這當然也是編造的),雙方從一開始便不和。
所謂君君則臣臣,君不君則臣不臣。這樣一來,晉人便可以為司馬懿後來的種種行為做無罪辯護,之後的魏晉革命自然也有其合法性了。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