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前給劉禪上了一封表文,它就是《出師表》。在《出師表》中,諸葛亮給予三個人極高的評價:「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費禕便在這三人之中,作為諸葛亮臨行前還要千叮嚀萬囑咐讓劉禪一定要信任的人,費禕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那麼,身為諸葛亮最信任的人之一,費禕是一位合格的繼承人嗎?
一、寒門俊才
三人中,費禕的家境最為貧寒,他幼年喪父,全靠堂叔費伯仁的接濟。費伯仁自己也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一家人生活的十分拮据。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費伯仁決定去投靠益州牧劉璋,因為他的姑姑正是劉璋的母親,靠著這層遠房親戚的關係,費伯仁想帶著費禕找個靠山。
然而費伯仁和費禕在益州還沒有站穩腳跟,蜀中就被劉備平定了,劉璋這棵大樹也轟然倒塌。費禕沒辦法,只能繼續艱難地求學,依靠著真才實學考上了一個不算很高的官職。
費禕與董允都是後來蜀漢的重臣,然而年輕時,論氣度,還是費禕更勝一籌。當時有官員去世,蜀漢的官員和豪族都出席了葬禮。大家都乘著豪華的馬車坐騎前往,董允不想丟了面子,求父親也給自己一輛車,結果董和給了他和費禕一輛鹿車。
看著寒酸的坐騎,董允面露難色,覺得十分尷尬,費禕卻神色自然,鎮定自若的登上鹿車。看到此番場景,董允的父親董和感慨地說:「吾常疑汝於文偉優劣未別也,而今而後,吾意了矣。」
當費禕從一眾豪華的馬車中突兀的一輛鹿車上神色自若的下來時,不知諸葛亮是不是看到了這位少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劉備,都十分看重這個後輩。
劉備立太子時,給劉禪精心挑選了幾位有潛力的年輕人,這其中就有費禕和董允。身為太子舍人,費禕相當於劉禪的親信兼老師,這一下子他的地位水漲船高。劉禪一繼位,就命費禕為皇宮侍從。
當然,費禕能坐到這個位置,是因為有諸葛亮的看重。沒有年輕的皇帝想整日被人監督著,但諸葛亮不會允許劉禪身邊都是太監和小人,性格敦厚,才幹出眾的費禕,是太子身邊最合適的人選。
諸葛亮南征凱旋後,朝廷官員沿途數十里迎接丞相,費禕在官員中職位和資歷都不算高,但諸葛亮卻唯獨將費禕請上了馬上,與他親切的交談。諸葛亮此舉,無疑是向所有人告知自己對於這個年輕才俊的看中。
二、少年崢嶸,蜀漢能臣
諸葛亮交給費禕的第一個重任,就是出使東吳。為了讓費禕難堪,孫權提前給官員們交代,讓他們故意低頭吃飯。等費禕一到,孫權熱心的表示歡迎,結果諸臣們都低頭吃飯,看都不看一眼,氣氛一度很尷尬。
孫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準備看這個年輕人出醜。可是,令孫權沒想到的是,費禕並非等閒之輩,他隨口作詩,嘲諷了所有吳臣:「鳳皇來翔。騏驎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被費禕嘲諷成騾馬,諸葛恪坐不下去了,他與費禕爭鋒相對,兩人你來我往,竟惺惺相惜起來。當然,從針尖對麥芒,到英雄惜英雄的原因,是費禕不卑不亢,他言語間既沒有讓蜀漢落於下風,又吹捧了孫權和諸葛恪。
孫權對費禕十分欣賞,《禕別傳》載「權乃以手中常所執寶刀贈之」,費禕臨走時還依依惜別,恨不得他是東吳的臣子。
正如孫權所說的一樣,費禕後來的確成為了蜀漢的股肱重臣。諸葛亮北伐時,費禕擔任參軍,陪在諸葛亮身邊出謀劃策,傳達諸葛亮的命令,並主要負責和東吳的聯絡。
當時蜀漢軍內大將魏延和長史楊儀不合,兩人勢同水火,魏延數次舉刀作勢要殺楊儀。費禕則一直居中調解,避免內鬥。
諸葛亮病死後,費禕和姜維、楊儀等人部署蜀漢安然撤軍,保存了力量,沒有讓魏軍找到機會。
此後,費禕成為諸葛亮留下的領導班子中的核心,他志慮忠純,安邦定國,規勸劉禪,並曾擊退了曹爽的來犯。
諸葛亮死後的後蜀漢時代一直為人們所忽略,但其實,費禕和其他人一起支撐了蜀漢整整三十年。這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三、北伐得失
然而,關於費禕到底算不算一位合格的繼承人,一直存在爭議。
費禕的身上存在著兩個污點,一個是賣了魏延,一個是阻礙姜維北伐。
前者無可辯駁,費禕的通風報信,的確害死了魏延。然而在當時的局面下,費禕也只能那樣做。諸葛亮死後留下遺囑,讓楊儀、費禕和姜維等人負責撤軍,魏延不聽,還要阻礙撤軍,楊儀趁機誣陷魏延,擺在費禕面前的只有兩條道路,要不賣了魏延,要不與魏延一起搞掉楊儀,繼續北伐。
後者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畢竟就連魏延的親信都沒有支持他,又如何要求費禕這樣做呢?對於魏延,費禕做得確實不地道,但也無法責怪太多。
至於北伐,只能說看從哪個方面來看。
從諸葛亮的北伐遺志和蜀漢偏安一隅遲早滅亡的立場上來看,北伐是必須的,只有北伐才能贏得一絲生機,費禕主張休養生息,千方百計阻礙姜維,是斷送了蜀漢渺茫但也是最後的希望。
然而,如果從實際情況來看,費禕阻礙姜維窮兵黷武的北伐,為蜀漢恢復國力,減輕百姓負擔作出了貢獻,沒有他,蜀漢可能還要早幾年亡國。所以,評判費禕在北伐一事上的得失,要看持哪種觀點。
但毫無疑問的是,費禕傾其所有,竭盡全力,做了一切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了。費禕所做的當然比不上諸葛亮,但指望蜀漢出兩個諸葛亮,本就不可能。費禕能在諸葛丞相死後將蜀漢支撐數十年,已經是十分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