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評比的武廟十哲是什麼?諸葛亮為什麼能進武廟十哲?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世人評比的武廟十哲是什麼?諸葛亮為什麼能進武廟十哲?

世人評比的武廟十哲是什麼?諸葛亮為什麼能進武廟十哲?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諸葛亮在歷史上,與其他人相比,他的軍事能力其實並不怎麼樣,他的長處並不是帶兵打仗,而是處理政務,所以他帶領的戰役其實沒有什麼參考性。至少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根本比不過曹操。但是為什麼,在後世人進行評選武廟十哲的時候,卻把諸葛亮選在了裡面?諸葛亮如果軍事能力不好的話,為什麼能進武廟十哲?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奇男子,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軍事家;當然,這麼說很多人都不認同,因為三國時期出現的著名將領數不勝數,比如曹操、司馬懿、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曹仁、曹真等等,其中曹操還曾寫了《兵書接要》和《孫子略解》等兵書,而賈詡也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這麼說起來,諸葛亮似乎毫無建樹,而且所謂的「六出祁山」也不過是小說《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做,而在歷史上,雖然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但這七次用兵中,真正出祁山的只有兩次;所以對於諸葛亮,更多的人認為他在政治上的建樹更高,是一個與荀彧齊名的政治家。

諸葛亮在政治上的建樹的確頗高,把蜀漢建設的井井有條,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不如荀彧的,一句「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便可以看出諸葛亮和荀彧的高低。諸葛亮在位期間,是沒有提拔多少人才的;而荀彧在曹魏期間,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其實諸葛亮真正厲害的還是軍事方面,而且無論是大到全國戰略佈局,還是小到局部戰役,諸葛亮都能把控得很好。在劉備落魄荊州時,諸葛亮便開始關注劉備了,覺得劉備是一個不錯的雄主,於是便一邊開始讓身邊的親朋好友鼓吹自己,一邊結合天下形勢給劉備制定將來的戰略佈局,也就是後來的「三分天下」論。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尋得諸葛亮,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當然,其中詳情肯定比《隆中對》要複雜得多,劉備聽後非常高興,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甚至在關羽和張飛這兩員老部下不滿的時候,劉備還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

如今很多人並不以為然,但其實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很多,但真正的戰略家卻是寥寥無幾,充其量也就諸葛亮、魯肅、荀彧和曹操罷了。而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戰略家,在戰術上也是極為擅長,在南中叛亂時,諸葛亮親率大軍平叛,不僅使得南中安定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

在公元228年北伐時,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為何關中震響?因為安定郡就緊挨著長安的,如果攻下長安,那曹魏的半壁江山可以說就歸蜀漢了,而長安和洛陽又是緊挨著的……

但是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卻是有所缺陷,讓馬謖擔任主將守街亭,街亭是什麼地方,街亭是安定郡和天水郡之間最重要的關隘,守住了街亭,那安定郡就是諸葛亮的囊中之物了,如果丟了街亭,那諸葛亮的大軍就要全部撤回漢中;可惜由於馬謖的剛愎自用,導致街亭被老將張郃奪走,諸葛亮精心策劃的一場軍事行動,就此宣告失敗;而後諸葛亮屢屢北伐,但收效並不大,畢竟國力相差懸殊。

當然,很多人對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能力,依然停留在陳壽所著的《三國誌》上,在《三國誌》中記載的諸葛亮是「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但這裡要說說陳壽是一個什麼人,據唐朝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陳壽傳》中,收錄了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的一則傳聞。

說的是丁儀、丁訥在曹魏時負有盛名,陳壽對他們的兒子們說:「送我千斛米,我就為令尊大人寫好傳記。」丁氏不答應,陳壽果真不為他們立傳。陳壽父親曾做過馬謖參軍,馬謖兵敗被諸葛亮所殺,陳壽父親也被牽連受罰,諸葛瞻又輕視陳壽。因而陳壽為諸葛亮立傳,說諸葛亮軍事謀略非其長處,又無臨敵應變之才;說諸葛瞻只工於書法,名過其實。

那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成就究竟有多高呢?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而且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誌》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而且在武廟中,諸葛亮也是位列十哲之列,且僅次於白起和韓信;在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諸多評價中,以宋朝文學家蘇軾的評價最為誇張「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當然,這是有點誇張了,但也可以看得出,蘇軾對諸葛亮的崇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