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明明知道打不過曹魏 劉備為何還舉全國之力北伐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明明知道打不過曹魏 劉備為何還舉全國之力北伐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北伐,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是諸多歷史愛好者迷醉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與傳奇!郭嘉、諸葛亮、劉關張等都是已經銘刻國人心中的經典形象,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諸葛北伐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神往的經典戰例。

其中,蜀漢北伐的一系列戰爭長久以來一直熱度不減,被人津津樂道。就以大家熟悉的「七出祁山」和「九伐中原」相加,就有16次之多。

不少人認為蜀漢弱,能夠守成已是幸事,反以弱攻強,真是不自量力。其實蜀漢北伐有不得不為的原因,必須以出兵北伐為基本國策。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合法性上,蜀漢以大漢正統自居,大家都知道那句著名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吧!

如果偏安一隅,自甘做益州一地之主,那還怎麼能證明自己繼承了漢室正統呢?北伐在蜀漢可謂是一項「政治正確」!諸葛亮主持北伐時所說的那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就是這種態度的最真實、最直接寫照。

另一方面,也是最現實的方面,則是為了以攻代守!從諸葛亮七出祁山到姜維九伐中原,蜀漢始終維持自己對於曹魏的進攻態勢。從戰略上說,其實就是以較小規模的資源和兵力投入來牽制曹魏,讓其不得不在關隴方向長期維持重兵,虛耗錢糧。

在正史中,諸葛亮時期蜀漢一方憑借高於曹魏一籌的戰場指揮,也的確達成了戰略目的。總兵力四五十萬的曹魏被兵不滿十萬的蜀漢長期牽制,不能集中精力恢復和建設,甚至一度窘迫到只能依靠駐守洛陽的五萬中央軍到處救火。

這兩方面原因,最主要的自然是以攻代守,正巧也符合了蜀漢的政治正確,所以這一國策幾乎持續了蜀漢的始終。當然,因為蜀漢地盤小、人口少、兵力不足,也決定了蜀漢每次北伐的第一原則是不能出現大敗或者說大減員,所以也導致了諸葛亮北伐時刻謹慎,即便勝利也不冒險突進。

到了姜維時期,因為能動用的兵力遠遠不及諸葛亮,所以「以攻代守」的效果大不如前,曹魏使用關隴的兵力就可以應對了。相對於「常敗將軍」的固有印象,姜維多次北伐中,其實大敗僅有一次,也就是「段谷之戰」。

但就是這次「段谷之戰」,立刻讓蜀漢軍隊損失慘重,喪失了主動進攻能力,直到魏國發動滅蜀之戰時也沒能完全恢復過來。

一旦「以攻代守」不能繼續下去,加上魏國佔據的北方地盤經濟力量全面復甦,蜀漢的覆滅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