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身為東吳著名將領為什麼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死在了朝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陸遜身為東吳著名將領為什麼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死在了朝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陸遜身為東吳著名將領為什麼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死在了朝堂上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

蜀漢有名垂千古卻匆匆病逝,留下北伐遺願的諸葛亮;曹魏有深得重用,統帥精銳大軍卻敵不過病痛的輔政大臣曹真;東吳有謀略過人,深得孫權信賴而壯年早逝的魯肅……而除了窺不得的「天命」,人事有時也會毀掉叱吒風雲的英才。不然東吳著名將領陸遜,最後也不會沒命喪戰場而身亡於朝堂。

一、 不輸於諸葛亮的東吳猛將

《三國誌》全書六十五卷。除去帝王傳記,其中為某一人單獨列的傳,只有兩章:《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和《三國誌·吳書·陸遜傳》。因而可見在陳壽這位史學家眼中,東吳大將陸遜是不輸於千古名相諸葛亮的存在。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或上海境內)人。如果說諸葛亮是通過先傳出聲名而吸引劉備主動找上門委以重任,那麼陸遜就是被孫權力排眾議,最終通過自己的實力讓反對者安靜旁觀。

陸遜出身江東豪族,加冠後不久便投入孫權麾下。但因為過於年輕,他錯過了赤壁之戰,亦在斬關羽的荊州之戰中被人忽略。然當時指揮荊州之戰的東吳主帥呂蒙,卻因陸遜能與自己配合逼殺關羽一事而對他另眼相待,並把陸遜和著名將領朱然一同推薦給了孫權。後來呂蒙病逝,東吳大軍急需一位新主帥,陸遜便「突然」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彼時眾人不識陸遜而知朱然,不曉陸遜的才能而知朱然已軍功赫赫。於是這場選拔,怎麼看都是陸遜不「敵」朱然。不過孫權好歹認識了陸遜十餘年,甚至還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他。所以最終在孫權的力排眾議下,陸遜承擔起了領導夷陵之戰的重任。

之後事情的發展如孫權所期待的一樣:東吳大軍大敗蜀漢,劉備在追擊下狼狽撤退,陸遜「一戰成名」。陸遜因而在東吳迅速陞遷。黃龍元年(229),孫權甚至專門為陸遜設立高於大將軍的上大將軍之職。時為太子的孫登,亦被孫權托付給陸遜。

二、 出人意料的東吳立儲之爭

陸遜在東吳地位穩固,與太子的關係也不錯,看起來前路一片坦蕩。但意外來得猝不及防。赤烏四年(241),年僅三十三歲的東吳太子孫登突然病逝。東宮失主,本無嫡庶之分的餘下東吳皇子們就突然都有了繼承東吳的機會。

東吳並無由皇后所生的皇子,因而即便是已故的太子孫登,其實都只是遵循了立長而未遵循立嫡的傳統。而如果繼續按照這樣的方式,孫權尚且在世的三子孫和急救成了新太子的最佳人選。事實上孫權也確實把他立為了太子。

但又一次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孫權對四子孫霸非常寵愛,封其為魯王,任其與新太子孫和享同等儀仗,甚至隱隱支持孫霸奪位。因而東吳的立儲之爭,在新太子已「定」後倏忽打響。

三、 捲入立儲之爭的陸遜

作為曾經的太子孫登的支持者,出自世家大族的陸遜自然支持按照制度成為新太子的孫和。而如前文所言,孫權的心明顯是偏向孫霸的。於是在立儲一事上,陸遜與孫權站在了對立面。

事實上,陸遜與孫權雖相互欣賞,但二者的分歧向來不少。在政治理念上,孫權效仿曹操,推行法制,甚至利用特務機構控制士卿。而陸遜支持德治,屢次勸說孫權行仁政,甚至還把已故的孫登教導成了德治的支持者。在軍事領域,孫權相對好戰,意圖統一天下。而陸遜相對保守,主張以江東為本位「限江自保」……

因而立儲之爭的意外發生,其實只是加劇了孫權與陸遜的分歧。甚至可以說,立儲之爭的爆發,孫陸二人的分歧還是導火索。畢竟要不是陸遜把孫登和孫和都教導成了德治的支持者,孫權因此擔心孫和在即位後東吳大權落到陸遜等士大夫手中,孫霸也不會得到孫權幾乎不分輕重的寵愛。

後來,陸遜多次為孫和的事與孫權爭論,引得孫權直接動手打壓陸遜,直至將其逼死。直觀看來,陸遜確實是憋屈地死在東吳荒唐的立儲之爭中。但從根本上來說,逼孫權動手的並非是陸遜對太子的支持,而是孫權意識到以陸遜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可能威脅到自家的統治。

陸遜支持按制度訂立的太子,甚至為太子不顧自身安危而進諫,這放在很多朝代都是好事。但於東吳而言,當時的立儲之爭其實是孫權與世家大族的權力鬥爭。陸遜只不過是一個與孫權早有其他分歧的世族代表,不幸地撞在了孫權的槍口。最後死於人事,倒在朝堂,是陸遜的既定結局,亦是皇權鬥爭的又一場悲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