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陳倉之戰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因為尊劉貶曹,《三國演義》對蜀漢進行了大量美化,劉備諸葛亮即使戰敗,甚至明明是潰不成軍,也要寫成大勝小挫從容撤退。比如諸葛亮初出祁山被張郃擊敗很沒面子,就把遠在荊州的司馬懿拉來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
《三國演義》也有跟史料基本吻合之處,比如諸葛亮與郝昭的陳倉之戰,正史和演義大同小異,演義只不過是把諸葛亮的軍隊誇大了十倍,把郝昭的軍隊誇大了三倍。如此描述不是為了嘲諷諸葛亮無能,也不是要顯示郝昭有多厲害,而是陳倉之戰的科技含量太高了。
毛宗崗在點評此戰時,把諸葛亮比作九設攻城之具的公輸班,把郝昭比作九拒之的墨翟:「馬謖以三萬人而不能守街亭,郝昭以三千人而能守陳倉,司馬懿能取街亭,武侯不能取陳倉者,所遇之人不同,所攻之地亦異耳。孔明不減公輸,郝昭不減墨翟。」
讀者諸君都知道,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武器發明家。諸葛亮改良的十發連弩、怎麼扔都是尖兒朝上的絆馬釘,一直是曹魏騎兵的噩夢;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現在也沒有人能完全仿造出來——估計那東西跟現在用於戰場運輸的「大狗機器人」差不多。
諸葛亮多次(不是六次)出祁山伐魏,每次帶的兵都不多:蜀漢到最後才九十多萬人口,除了留守後方和負責給養運輸的,真正能拉出來作戰的不到十萬人,甚至可能只有三五萬人,出祁山伐魏基本屬於騷擾性質的以攻為守——如果讓曹魏休養生息攢足了勁兒伐蜀,那軍事壓力不是劉禪諸葛亮能承受得起的。
因為兵力不佔優勢,所以諸葛亮只能四平八穩地出祁山,這樣即使戰役失利,也可以大部撤回,不至於一敗之後被人家勢如破竹直搗成都。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少敵多的諸葛亮也曾「奢侈」一回,以數十倍兵力,也就是以數萬主力對戰曹魏雜號將軍郝昭的一千城防部隊,但是很遺憾,那場仗諸葛亮打輸了:諸葛亮強攻陳倉不下,郝昭守城成功,誰勝誰負不言自明。
現在很多人都在問:「當年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其一,諸葛亮草船借箭純屬虛構;其二,當時曹魏還沒掌握(或者說熟練應用)火箭技術,史料中記載最早把火箭應用於戰爭的,是三國武器發明家郝昭。火箭第一次大顯神威,也是在陳倉之戰中。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陳倉之戰中兩位兵器發明家展開的科技之戰:久攻不下,諸葛亮成了無計可施的公輸班,這次戰役是不是諸葛亮輸了?如果流水賬一樣描述陳倉之戰,讀者諸君可能會感到興趣索然,咱們還是以此戰中的七種武器登場順序為主線,看看這次戰役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諸葛亮認為自己有把握拿下陳倉,並不是對戰場形勢估計錯誤: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現在有數十倍於敵人的兵力,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陳倉城?
陳倉城下,諸葛亮信心滿滿地發起了總攻:「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沖車以臨城。」諸葛亮一下子拿出的兩種武器,準備打郝昭一個顧此失彼:城門用沖車猛撞,四周城牆架起無數雲梯。沖車不用解釋,讀者諸君在電視裡都見過,而雲梯可不僅僅是就在城牆上架一個民用長梯子——有人問守城將士為什麼不把梯子推開推倒把爬梯子的敵兵摔死,這可能是不知道雲梯的形制:「雲梯,以大木為床,下施大輪,上立二梯,各長二丈餘,中施轉軸。車四面以生牛皮為屏蔽,內以人推進及城,則起飛梯於雲梯之上,以窺城中,故曰雲梯。」
看見了吧?雲梯也算移動堡壘,根本就不是在城牆上伸出一根竹竿就能桶翻的。面對諸葛亮祭出的兩種大殺器,郝昭也拿出了自己的新發明:火箭和超大號流星錘。郝昭拿出的新發明,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完全一致,咱們需要解釋的,是火箭第一次應用於戰爭:在陳倉之戰前,並沒有火箭發威的任何記載,我們可以把郝昭當作火箭發明人,毛宗崗認為郝昭有墨翟之能,也不完全是過譽——毛宗崗也是尊劉貶曹的。
《三國誌》記載的郝昭火箭威力是十足:「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燃,梯上人皆燒死。」除了大放火箭,郝昭還祭出了大號流星錘:「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郝昭這傢伙也夠小氣的,他在磨盤上拴繩子,就是想反覆使用:砸下去、拉上來、再砸下去,再堅固的沖車也架不住磨盤雨點般落下。諸葛亮郝昭第一次交手,我們套用課文《公輸》中的一句話,那就是「諸葛亮兩設攻城之具,郝昭兩拒之。」兩招無效,諸葛亮想起了官渡之戰中曹軍的狼狽相:「袁紹為高櫓(用以瞭望、攻守的無頂蓋的高台),起土山,射曹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袁紹會的,諸葛亮當然也會,於是他祭出了陳倉之戰的第五種兵器:「亮乃更為井欄(移動箭樓)百尺以射城中。」
面對陳倉之戰出現的第五種武器,一般人可能就沒招兒了,但是讀者諸君請不要忘記陳倉守將的名字——郝昭,總是能想出好招兒的:他在城牆之內又修了好幾層牆,這就製造了大量射擊死角,讓諸葛亮的弓箭手無計可施。
郝昭這招兒實際就是變相的塹壕,雖然簡單,但卻很實用,諸葛亮萬般無奈之下祭出了第六種武器鐵橛頭,郝昭見招拆招,也祭出了第七種兵器大鐵鍬:你掏洞,我挖溝,你一露頭我就拍死你。
這七種武器輪番上陣,諸葛亮攻得很累,郝昭守得很苦,二十多天相持不下,曹魏援軍即將到來,諸葛亮怕被曹魏大軍反包圍,只好無奈撤軍,陳倉之戰以郝昭的完勝告終。
陳倉之戰被後世淡化忽略,因為那可能是諸葛亮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郝昭早早死掉的誘因——他為了守城,把城裡墓地的棺材板都拿來製造工具了:
「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塚,取其木以為攻戰具……」
一將功成萬骨枯,陳倉之戰打得枯骨慘遭池魚之殃,可見戰事之慘烈。我們從這場慘烈之戰中,也看到了軍事科技在戰爭中的決定作用:如果諸葛亮也掌握了火箭技術,可能早就把陳倉城拿下了——城裡有糧倉和民房,只要不停施放火箭,總有一天能把陳倉燒成白地,如果諸葛亮知道火箭威力,可能就在雲梯上注意防火了。
不管怎麼說,陳倉之戰是諸葛亮敗了,由此可見,在很多時候,人數並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無論什麼時候,戰爭打的都是科技與後勤,諸葛亮勞師遠征後勤補給困難,在軍事科技上又略遜郝昭一籌,所以他的優勢兵力並沒有發揮作用。
我們復盤陳倉之戰,盤點此戰中的七種武器,還要請教讀者諸君一個問題:面對郝昭的「高科技武器」,擁有數萬大軍的諸葛亮,用什麼辦法能拿下只有一千守軍的陳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