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陳倉之戰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陳倉之戰中,諸葛亮手中有10萬大軍,而對手只有1000多人,憑借一座孤城,卻打退了諸葛亮的進攻,這都是事實。之所以如此,是以下幾點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兵出陳倉被對手預料到了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隴右,第二次選擇兵出大散關,直插關中西部的門戶陳倉。陳倉就是今天的陝西寶雞,現在也是西部重鎮之一,隴海鐵路和寶成鐵路在此交匯,往西通甘肅、青海,南下通四川。
漢中通關中,除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外,還可以由漢中盆地往西,再折向北,在那裡翻越秦嶺,過大散關出陳倉。韓信當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說的就是明裡修整秦嶺中的棧道,暗地裡卻從陳倉的大散關出兵,打了關中的敵人措手不及。
諸葛亮這次兵出大散關,大概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蜀軍在隴右新敗,再兵出隴右大家心裡會有障礙;二是此次北伐更重要的是為了策應孫權在合肥方面的行動,必須抓住戰機迅速得手,再出隴右顯得過緩。
可惜,諸葛亮的這一計劃被對手事先就想到了,第一次北伐後,魏軍在西線的統帥曹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所以曹真命令魏將郝昭、王生死守陳倉,並「治其城」,做好了防守的準備。
二、對手郝昭並非無名之輩
提到郝昭,往往會認為他因陳倉一戰而成名,此前是無名之輩,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三國誌》中沒有郝昭的傳,但不能就此說郝昭是橫空出世。據《魏略》記載,郝昭為人雄壯,年輕時入軍籍,數立戰功,由部曲督等一步一步升為雜號將軍,相當於軍長,並不是無名小卒。
魏文帝稱帝前後涼州叛亂,曹魏武威郡太守毌丘興向金城郡太守蘇則求援,蘇則率兵相救,郝昭駐兵於金城,他協助蘇則將叛軍打敗,叛軍後又多次起事,郝昭帶兵一一將其平定,郝昭「鎮守河西十餘年,民夷畏服」。
郝昭為什麼名氣不大呢?因為他長期在河西服役,不為眾人所知,但他是一位在一線長期摸爬滾打的將領,作戰經驗豐富,又敢打敢拚。
三、陳倉城雖小卻異常堅固
陳倉是關中的西大門,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長期受到重視,城池修得十分堅固。據清朝《寶雞縣志》記載,陳倉城建在一塊台地上,後倚原麓,前橫高岸,依勢所築,地勢險要,城池堅固。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11月,涼州人王國起事,曾率重兵包圍陳倉,結果攻了80多天沒有打進城,只得退去,說明陳倉的確易守難攻。
郝昭接到駐守陳倉的任務後,立即著手加固城池,他修了一座新城,比原來的陳倉城更堅固。《元和郡縣志》說陳倉故城在寶雞縣以東,新舊兩座城池相連,「上城秦文公築,下城魏將郝昭築」,這一點被考古發掘證明,這裡的確有2座城池,相距僅1000多米。
在冷兵器時代,最難打的就是攻城戰,守城的一方只要糧草準備得充足,弓矢等器具富裕,守上幾個月都不算長,守上一年兩年也都是可能的。
四、郝昭等將士守城意志堅決
諸葛亮率10萬蜀軍前來,開始沒有在意陳倉這座小城,想一戰而下,或者讓敵人望風而逃。
敵人沒逃,諸葛亮也知道攻城不是件輕鬆的事,所以找了個叫靳詳的人,跟郝昭是老鄉,讓他去勸降。
郝昭堅決不降,他在城樓上對靳詳說「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曹魏法律很嚴,我降了,我的家人、族人都會遭殃,所以我不能降,郝昭說的都是大實話。
這樣以來諸葛亮只能硬攻了,蜀軍動用了最先進的攻城設備,雲梯、沖車都用上了,但守城人的很頑強,用燃著火的箭逆射雲梯,又用繩栓上石磨去砸沖車。
諸葛亮只得用更笨的辦法攻城,下令起「百尺樓」,樓成後,蜀軍站在上面向城裡射箭,但效果不佳,這主要是距離太遠,射出的箭威力不足。
諸葛亮乾脆下令工兵作業,把護城河填平,但郝昭不斷加固城牆,蜀軍到了城牆下面卻攻不進去。
蜀軍簡直崩潰,使出最最笨的辦法:派工兵向城裡挖地道。但這一招也不行,郝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其具體攻防情況,可以參考電影《墨攻》。
五、曹魏的援軍陸續開來
諸葛亮率蜀軍攻了20多天,沒有將陳倉城攻下,這其實很正常,不能因此說蜀軍戰鬥力不行,更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
曹操圍攻雍丘,打了好幾個月,袁紹圍攻東武陽,打了一年多,劉備圍攻成都,也打了相當長時間,諸葛亮才攻了不到一個月,什麼問題都說明不了。
讓諸葛亮繼續攻下去,陳倉當然是能攻破的,但這時傳來消息,曹魏的援軍到了。
呆在長安的曹真一開始沒敢馬上救援陳倉,他擔心蜀軍多路出擊,主力離開長安後,蜀軍給他來個「子午谷偷襲」,問題就大了。
但魏軍總體勢力很強大,魏明帝急調駐紮在方城的張郃,命他率3萬人馬救援陳倉,如此以來,想快攻快打的諸葛亮就不得不考慮撤兵了。
總的來說,陳倉之戰打得中規中舉,攻的人也盡了力,守的人也很出色,攻與防都是正常發揮,沒有出現意外,是一場再正常不過的攻防戰。
那麼,既然知道短時間內打不下陳倉,既然也知道魏軍肯定會馳援,諸葛亮為什麼還要發動這次北伐呢?戰術上即便沒什麼不對,但戰略決策上豈不是明顯失誤了嗎?
倒也不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發生在第一次北伐結束的幾個月後,之所以這麼著急,主要是為了策應孫權的行動,能打下陳倉並進一步逼進長安,這樣更好,即便不行,牽制西線戰場的魏軍主力也達成了目標,何況將中線戰場的張郃所部調出,已超出了戰役的目標。
所以,第二次北伐雖然沒取勝,但目的也達到了,不是一場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