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劉備冊封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因此,諸葛亮自然是蜀漢第一任丞相。公元234年,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諸葛亮臨終之際,後主劉禪曾派人詢問諸葛亮的繼承人選。對此,諸葛亮給出了蔣琬、費禕這兩個人選。但是,自公元234年開始,不管是蔣琬,還是費禕,實際上都沒有擔任丞相一職。在筆者看來,這意味著後主劉禪事實上廢除了丞相一職。
當然,這一行為自然可以理解,比如曹操、曹丕之後,曹魏實際上也沒有人再擔任丞相一職了。畢竟丞相作為百官之首,權力實在太大,如果不加以制約的話,必定會和皇帝的權力相衝突。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劉禪廢除丞相一職,之後誰來幫劉禪處理朝政呢?
一
眾所周知,丞相作為百官之首,負責幫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雖然在明朝初期,朱元璋選擇廢除了丞相一職,從而親自來處理朝政。但是,明朝之後的皇帝,顯然無法每一個都像朱元璋一樣勤政,於是就有了內閣,乃至於內閣首輔來事實上承擔丞相的工作。同樣的道理,後主劉禪在諸葛亮死後廢除丞相一職,也需要有人來幫助自己處理蜀漢的朝政。
在此基礎上,在諸葛亮死後,擔任這兩個官職的大臣,事實上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這兩個官職分別為尚書令和錄尚書事。一方面,就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原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地位低,權力小。但是,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為了削弱相權,逐漸重用尚書令來處理朝政。到了東漢時期,尚書令地位越來越高,已經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重要幫手。
二
另一方面,就錄尚書事來說,一開始設立時稱「領尚書事」。漢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執掌朝政,領尚書事,是為此官之始。東漢永平十八年(75),漢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趙熹、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用「錄」代「領」始此。漢末三國時期,常以三公、大將軍、太傅錄尚書事。也即朝廷大臣一旦「錄尚書事」的話,就可以參與朝政的處理了。
比如在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以司馬懿和曹爽兩人作為托孤大臣。對於司馬懿、曹爽來說,都獲得了「錄尚書事」的官職。換而言之,魏明帝曹叡的安排,就是讓司馬懿、曹爽共同執掌朝政,以此輔佐皇帝曹芳的。對此,就蜀漢來說,在丞相諸葛亮病逝後,不少大臣就通過尚書令或者錄尚書事這兩個官職,以此幫助劉禪處理朝政的。也即擔任尚書令、錄尚書事的大臣,也可以說是宰相了。
三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被後主劉禪拜為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對於蔣琬來說,尚書令、錄尚書事的官職,促使其可以名正言順的處理蜀漢朝政,成為事實上的丞相。至於大將軍,則意味著蜀漢的兵馬也在蔣琬的掌控之下。
諸葛亮死後,費禕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費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因此,對於大將軍,錄尚書事的費禕,一開始可以理解為蔣琬的副手,等到蔣琬去世後,費禕則全面執掌蜀漢的朝政。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董允以侍中兼尚書令,擔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對於董允來說,只是擔任尚書令一職,並沒有達到錄尚書事的檔次。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三公一旦錄尚書事的話,那麼尚書令也要受到他的制約,所以董允主要是作為費禕的副手。
四
最後,當然,因為對蜀漢多有貢獻,董允得以和諸葛亮、蔣琬、費禕並稱為蜀漢四相。在董允去世後,呂乂、陳祗等人先後擔任尚書令一職。其中,陳祗深受劉禪的寵信,又與宦官結交,在蜀國朝廷裡的權力竟超過了大將軍姜維。換而言之,姜維雖然是大將軍,卻因為沒有執掌尚書令或者錄尚書事,從而在權力和地位比不上之前的蔣琬、費禕,更無法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了。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任尚書令。景耀四年(261年),董厥遷任輔國大將軍,與時任都護、衛將軍的諸葛瞻同為錄尚書事。自此開始到蜀漢滅亡,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共同執掌蜀漢朝政。由此,在蜀漢的最後幾年,丞相的權力實際被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共同行使了。其中,諸葛瞻就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作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反對姜維繼續北伐,至於董厥、樊建二人,也不支持姜維北伐曹魏。
而這,可以理解為蜀漢後期出現了「將相失和」的局面,對於這一局面的形成,其實和後主劉禪存在一定的關係,也即後主劉禪希望達到文臣武將之間的制衡效果,大將軍姜維執掌兵權,但是沒有兼任尚書令或者錄尚書事,而諸葛瞻、董厥、樊建三人則擔任尚書令或者錄尚書事,從而互相制衡。可是,互相制衡的效果,也導致蜀漢文臣武將在北伐中原上的各執己見。當然,朝廷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自然也是利弊並存的。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曹魏大軍的進攻,後主劉禪無疑可以繼續高枕無憂,不僅有尚書令、錄尚書事來幫助自己處理朝政,還不用擔心蜀漢發生司馬懿篡權這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