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周瑜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亂世能人倍出,佔據東南的東吳憑借長江地利之險,北拒曹操,西視荊州,雖無爭奪天下之心,在孫家三世的經營下固若金湯。可是東吳曾經面臨過兩次滅國之危,一次就是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抗曹賊,最終取得勝利,確立了三分天下的趨勢。第二次就是夷陵之戰,如果沒有陸遜火燒連營,可能就會被就被劉備亡國。
東吳大都督掌握實權,可以說凌駕於吳王之上,特別是第一任大都督周瑜,羽扇綸巾,意氣風發,才貌雙全,掌握東吳最強大的水師,並在他的指揮下獲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雖然有諸葛亮的計謀,但更多的是周瑜的指揮。《三國誌》記載周瑜英年早逝,和演義完全不一樣,他早就預料到了劉備的可怕,雖然當時沒有多大的能力,但是周瑜先見之明,看到了劉備的威脅,於是在臨死前告誡孫權,可是被他當做耳旁風,最終失去荊州,造成差點亡國的危險。孫權擊敗強大的魏國後,認為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同時周瑜一直抓著軍隊讓他難受,所以他盼著周瑜早死,而忽略了他的告誡,這些都是大帝的缺點,然而就是這點疏忽,差點就被劉備帶領大軍攻佔東吳。
劉備此人生於亂世,雖有國姓,卻家道沒落,織履販草為生,索性結拜關張,征戰天下。他心性成熟,多年的閱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所以他御人有道,借賢德之名養賢納士,後來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新野火燒博望坡,東吳火燒赤壁,又佔荊州,西征益州,可以說人生達到了頂點。不過他懂得隱忍,自古以來創始人很多都是能忍之人,漢高祖劉邦能忍霸王之威,明太祖朱元璋和尚出身,忍辱偷生,後成一朝大帝。劉備的忍換來了別人的輕視,袁紹,孫權,這些人都是一方霸主,卻都不曾把他放在眼裡,曹操卻把他當做大敵,嚴加阻擋,所以就被一直沒有機會北上,而是乘機東伐,留在亡國之機,能人突出,拯救危機,阻擋了劉備攻佔東吳的想法,最終白帝托孤,沒有完成畢生夙願。
孫權雖然是東吳的掌權者,但是他卻無實權,孫策留下一批顧命大臣,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可以說被完全架空了。赤壁之戰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舌戰群儒,原因就是孫權沒有權力決定軍事大事,必須爭得文武百官的同意才可以,所以孫權渴望得到權力,周瑜就是他的頭號難題,內政有軍隊的支持所以話語權很高,如果大都督沒有了那麼他的權力就回來了。白衣渡江後為什麼呂蒙早死,陸遜火燒連營為什麼沒得到重用,這就是根本原因,他不想做傀儡,即使知道是錯的也會去做,實權者永遠把自己的權力放在第一位,旁人的告誡是很難影響當權者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