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葛亮齊名的劉伯溫有多牛,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顧茅廬,劉備屈身求賢才得諸葛亮,火燒赤壁、六出祁山,幫助劉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雖然未成大業,但是其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形象卻是深入人心,受到後世的欽佩。而另一位,劉伯溫,朱元璋的軍師,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因此民間有句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世軍師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別人都說他有魏征、孔明之才。元統元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但是由於元末兵荒馬亂,戰火連天,他在家閒居三年。後來他也曾當過一段時間的官員,其體恤民情,為人正直,受到百姓的愛戴,但也正因為其剛正不阿,當地的富豪對他恨之入骨。之後一段時間,他返鄉歸田,過起了隱居的日子。直到被朱元璋請到應天,委以重任,再次開始了他的仕途。
元朝幾近覆滅,朱元璋求賢如渴,急需人才整頓朝野,劉伯溫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出山。當時的陳友諒已經攻陷太平,氣勢洶洶,與朱元璋針芒相對,甚至有人勸朱元璋投降,也有人認為要避其鋒芒,退守南京。朱元璋猶豫不決,此時的劉伯溫開始發揮作用了,他向朱元璋建議,凡是有投降之心的都應該誅殺,以免擾亂軍心,另外,陳友諒來勢浩大,目空一切,正可以利用他驕傲自大這一點一舉重創。就這樣,根據劉伯溫的謀劃,順利將陳友諒的軍隊打敗。再後來,張士誠的起義軍隊,也是由劉伯溫出謀劃策。
劉伯溫不僅在軍事上是朱元璋的智囊,對於治國,他也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明朝建立後,劉伯溫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於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基認為法治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法律的制定要相對寬鬆,但是在執行時一定要嚴格執法,特別是對執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基的法律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對打破中國古代「人治」傳統,並使法律日益走向客觀、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法律制度發展的進步趨勢。
不止軍事政治,劉伯溫在文學上與宋濂齊名,是元明鼎革之際一位舉足輕重的詩文大家。蔡元培曾評價說:「時勢造英雄,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