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作為實力最強勁的魏國,有何一統天下的政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作為實力最強勁的魏國,有何一統天下的政策?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是最後建立的,曹魏的實力是最強的。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200年,魯肅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官渡之戰勝負未分,魯肅就清醒地指出北方大敵只會是曹操,所謂「今之曹操,猶昔項羽」,未來吳國如何在天下紛亂之中立足和一統天下,歷史上稱之為「榻上策」。

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魯肅與孔明的這兩個對策,分別成了東吳與蜀國的戰略發展方陣,之後依其計略。東吳與蜀國都有明確的戰略對策,那麼作為三國最大的主角,立志一統中國的曹操,又有何統一的戰略對策呢?

魯肅,可能是三國最被低估的謀士參謀,才華不輸於郭嘉、諸葛亮,僅略遜荀彧一籌,之所以這麼評價,不妨看一看魯肅的榻上策詳情。

榻上策云: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官渡之戰分出勝負之前,就認識到北方敵人只會是曹操,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漢室已經不可能復興,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除掉,需要從長計議。對孫將軍而言,如今只能鼎足江東,割據一方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由於北方混亂,如今孫將軍可以剿滅黃祖,討伐劉表,「竟長江所極」,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

劉表去世之後,曹操搶先南下進攻荊州,佔據了長江上游的江陵,於是魯肅改變戰略,聯合梟雄劉備,抵抗南下的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勢力依然很大,魯肅建議借荊州給劉備,多樹曹操之敵。終其一生,魯肅一直主張孫劉聯合抗曹,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戰略,可惜孫權與劉備在夷陵之戰前沒想明白。

縱觀魯肅榻上策,沒有諸葛亮的隆中對具體,但卻是戰略性的構想,如果東吳依計行事,未必不能奪取天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談話,就是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當時,諸葛亮清醒地認識到曹操、孫權地位牢不可破,所謂「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唯獨劉表的荊州與劉璋的益州可以為劉備所取。與魯肅一樣,諸葛亮也認識到劉備與孫權的關係是盟友,即「此(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拿下荊州與益州之後,招募英雄豪傑,「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等到天下大變之際,可以兩路北伐中原,即出荊州與出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後來蜀國的發展方向,基本按照隆中對推進,可惜關羽大意失荊州,以及劉備怒而興兵慘敗的夷陵之戰,打亂了蜀國戰略。

東吳與蜀國都有明確的戰略方針,那麼作為三國最強的魏國,又有什麼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呢?其實,雖然沒有明確的「榻上策」、「隆中對」這樣的戰略文章,讓人一目瞭然,但從曹操手下第一謀臣荀彧的經歷中,卻能看到曹操統一全國的戰略。

曹操手下謀士參謀眾多,最廣為人知的是郭嘉、賈詡、程昱等人,但鮮為人知的是,荀彧才是第一謀臣,曹操能夠一統北方,離不開荀彧之策。筆者認為三國謀士參謀無出其右者,縱觀荀彧提出的戰略對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曹操要一統天下,必須先統一北方。江東孫權已歷三世,國險民富,不宜征討;西川劉璋,已經治理西川多時,而且道路交通不便,地勢易守難攻,不宜攻打。而當時最強的軍閥集團袁紹,法令不整肅,將相多但不合,因此荀彧力勸曹操與之決戰,一舉消滅袁紹,進而一統北方。

在具體步驟上,先剪除張繡和呂布等北方軍閥,再與袁紹決戰,最後是平定河北、北伐烏桓等。經過17年的征戰,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初步奠定統一中國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戰略態勢。

2,明朝朱元璋有「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經,而荀彧也有類似看法,即所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荀彧深知國力才是治國平天下的關鍵,於是在天下軍閥混戰不休之際,荀彧居中持重,發展曹魏經濟實力,這是曹操成為三國霸主的物質基礎,是最根本的國策。

3,奉天子以令諸侯。公元196年,在要不要奉迎天子漢獻帝劉協問題上,袁紹拒絕了,曹操手下多數謀士參謀也拒絕,但荀彧力排眾議,最終說服曹操。於是,曹操親率大軍進抵洛陽,將劉協迎回許縣,從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並為其此後統一北方戰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政治基礎。

公元207年,經過數年兼併戰爭,主要有基本一統北方的曹操、坐擁江東的孫權、荊州劉表、益州劉璋、西部張魯馬超韓遂等勢力。這一年,劉表去世,曹操南征機會來了,於是問計荀彧,得到的答案是:「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但曹操冒進,以為能夠一戰而平東吳,結果赤壁之戰大敗,三國鼎立之勢形成,曹操暫時喪失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有趣的是,公元217年曹操再一次南征東吳,以此來看,曹操統一全國的戰略應該是先平定東吳,再平定蜀國。但司馬昭時代先平定蜀國,17年之後才由司馬炎平定東吳,可見曹操這一戰略是錯誤的,低估了平定東吳的難度。

筆者認為,與孫權、劉備不同,曹操本身就是一位軍事家、戰略家,對統一全國有所規劃,謀臣更多的是拾遺補缺,即便如荀彧這樣的天才,也很難靠一篇戰略文章打動曹操。所以,孫權有魯肅的榻上策,劉備有孔明的隆中對,唯獨曹操不可能有類似的策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