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喝斷當陽橋,嚇得曹操部將夏侯傑肝膽碎裂,墜馬而亡。趙子龍血戰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這兩個故事對中國網友來說是非常熟悉的。
歷代傳頌的長阪英雄,儘管在正史中依然能稱得上英勇,但遠不如民間演義中那麼神武。
真正的長阪坡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初,曹操領兵出發,南征荊州。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發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對於劉表的死,最為不安的還是駐紮在樊城的劉備。數十年的征戰,卻無屬於自己的尺寸之地。現在雖然能夠暫時駐軍樊城,一點點聚集自己的實力,但內有本土實力派的排擠,外有曹操大軍壓境,實際的處境,不過是給襄陽城多添了一道防線而已。
但留給劉備的選擇也的確不多,一旦抗曹失敗,不但又將面臨無處可依的尷尬處境,就連在荊州苦心經營多年的一點心血也會付之東流。而荊州內部,願意堅決聯合抗曹的,也只有劉表的長子,現任江夏太守的劉琦。
憂心如焚的劉備並沒有得到好消息。劉琮終於派人來告知舉州降曹的消息。此時,曹操已經到了宛縣,據樊城只有250里。這位素以忠厚形象示人的將軍,幾乎想殺掉前來通報的使者。
襄陽投降,使得據守樊城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樊城不但兵力不濟,反而會因後路被斷,有被曹軍和劉琮軍隊夾擊圍殲的可能。無奈之下,劉備慌忙從樊城撤離。
路過襄陽時,諸葛亮勸劉備順勢佔據襄陽,但劉備顧慮再三,還是決定向南撤退到江陵。江陵,是荊州軍用物資的基地,又駐有大量荊州水軍。一旦佔據江陵,就可以扼守長江,與曹操持久作戰。
當陽,是當時從襄陽到江陵的必經之路。自襄陽至此,300里路程。曹操率輕騎5000人,一日一夜就奔襲至此了。還沒到襄陽時,曹操聽說劉備已經從樊城撤退,唯恐他先佔據了江陵,於是放下輜重,輕騎突進。到達襄陽時,又聽說劉備已過,於是馬上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追上了劉備。在曹操整個進軍赤壁線路中,這一幕無疑是最精彩的。曹操的果敢,在此次追擊戰中表露無疑。
如果按照正常行軍速度,宛縣距襄陽250里,一日行軍三十里,需要近9天。襄陽距當陽300里,需要10天。即便在襄陽不做任何停留,這段時間,也足夠劉備撤退到江陵。
漢津,在當陽以東的漢水邊,劉備在此遇到前來接應的關羽水軍,從漢江退往了夏口。
學者張靖龍是這樣評價劉備的當陽之敗:「對劉備集團來說,喪失江陵的當陽大敗,嚴重影響了與孫權聯合時的平等盟友地位,一度成為江東政權的依附者,留下無可彌補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