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魏宗室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曹操在選擇繼位人問題上曾經有過猶豫,為此也引發了一些人的選邊站隊,甚至可以說,在此問題上,曹魏集團內部明顯地分成了兩大派。不過,曹魏宗室的人似乎沒有參與其中,至少我們沒有從史書中看到這方面的記載。
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主要有兩人,即曹丕和曹植。曹丕的優勢是在諸兄弟當中最大,立嫡立長,所以才說是最大的優勢。另外曹丕有軍事和行政履歷,早在建安十六年就被任命為五官中郎將和副丞相。曹植的優勢在於文采好,很得曹操喜歡。當然,曹植還有一些潛在優勢,因為不是題中之義,也沒有必要詳細論述。因為曹操沒有早早確立太子,並且還在這個問題上徵求過大臣以及身邊人的意見,所以很多人明確表示了支持某一方的意見。現在可知的是,楊修、丁儀兄弟公開且堅決地支持曹植,曹丕有個所謂的四友,則是堅決地支持曹丕。這些都屬於年輕一代,老一代則一般不表態,只有當曹操問起來才說出自己的意見,像辛毗、崔琰等人。還有些人比較圓滑,比如賈詡,曹操問他,他就是不回答,進一步追問,他說他在想事情。問他想什麼事情,他說他在想袁紹和劉表父子們的事情。這兩個人都是立了小兒子,死後家業很快丟掉。曹操會心一笑。為什麼說主要是兩個人呢?因為曹操還有一個兒子曹彰,比曹丕小,比曹植大,他可能文采上比不過哥哥弟弟,但軍事才能肯定超過他倆,也難說他就沒有想法。魏國的王城在河北冀州的鄴城,曹操去世是在洛陽。曹操去世,賈逵主持治喪,曹彰就在這時候向賈逵問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嚴肅地說,魏王太子在鄴城,這些不是你該問的。不用說,賈逵原本也是支持曹丕的。
那麼,為什麼沒有見曹氏宗室之人公開表態支持誰呢?
想來大約有三個原因:
一是對於老曹家(包括世代姻親夏侯家族的)人來說,不管是曹丕還是曹植,誰當魏王都是自己家人,支持誰都有風險,只有不表態才是最為保險的。反過來說,誰當都少不了自己的好處,萬一表錯了態,站錯了隊,那才是得不償失。比如說兩人的母親卞氏,那個兒子當他都會成為王后,正所謂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其他人都一樣,只要不表態,將來該是兄弟的還是兄弟,該是叔叔的還是叔叔,反正都是臣子,都是宗親。
二是曹操不可能徵求他們的意見。選拔太子這種事,名義上是徵求意見,其實對於一個有實權的皇帝來說,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他自己說了算。再說了,自己都有所猶豫,大臣們的意見能完全一致嗎?在自己家人當中徵求意見,那不是在自家製造矛盾搞分裂嗎?有智如曹操,又怎麼能幹這樣的傻事呢?不僅不能徵求他們的意見,就是宗親之人有這樣的意思流露也不行。宗室中人,地位高說話份量重的都是兩人的父輩。要是這個人在兒子當皇帝中起了關鍵作用,那將來這個兒子要怎樣對待這個父輩之人?所以,曹操決不允許主導權掌握在宗族人手中,哪怕是想染指也不行。
三是史家有可能不敢寫。不參與不等於沒有個關係來往疏密,更不等於心裡的喜歡程度一樣,但即便是這樣,恐怕史家也不敢寫出來。畢竟,這種事沒有弄到明面上,也沒有製造一個什麼事件出來,史家迴避還怕來不及呢,為什麼還要去蹚渾水?所以,就是有那麼一兩個只站隊不表態的人,史家也絕不會寫。要不怎麼就有個春秋筆法了呢!現在有人說曹洪被曹丕治罪,恐怕不僅僅是當年不借錢給他那麼簡單,很可能是當年他就站在曹植一邊,不能說就一點道理沒有。還有曹真,曹操把他認為養子,打小和曹丕住在一起,他能不支持曹丕反過來去支持曹植嗎?曹丕要治曹洪的罪,曹真在身邊,說:「今天殺掉曹洪,他一定會認為是我進的讒言。」為什麼曹洪一定就會把曹真聯繫上,難道他也向曹洪借過錢?外臣司馬懿吳質,宗親曹真曹肇,姻親夏侯尚,曹丕身邊親近的人多了,怎麼就只有曹真把事情向自己身上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