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百年之後」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近千年。但是實話實說,中國文化裡面的糟粕也不少,比如,對死亡的避諱。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但是中國人好像特別不願意面對死亡這件事。三國時期的曹操創造了一個成語,讓人們從此不再忌諱說死亡,反而時常將這個詞掛在嘴邊。
每次提到三國當中的曹操的時候,我們想到的就是一代梟雄,曹操這個人知人善用,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三國當中有很少有人能夠遮擋住曹操的光芒,作為一代梟雄,他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然後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和15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平定黃巾,成為了一方諸侯國。他又戰敗張秀,滅掉呂布,打敗了袁紹和袁術,統一了我國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在這裡對中口口相傳,這就是他在軍事上的成就,他沒有稱帝王,但是沒有他成就不了三國的輝煌局面。
曹操的天賦不僅體現在詩歌中,他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曹操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官渡之戰勝利後,在經過自己的故鄉時,曹操下達了一道《軍譙令》:「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在這首詩中,曹操也是沒有直接說死字,而是用了「百年之後」這個詞來代替。這個詞既表達了死的意思,但同時也沒有犯下古人對死的忌諱,也是非常的巧妙。其實有時候同樣的意思,換了不同的詞就會顯得效果更好。而自從曹操說了「百年之後」這個詞之後,人們也都開始廣泛使用,直到今日老人們還經常會說等到自己百年之後怎麼樣,可以說是將這個詞掛在了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