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北伐,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賞識。諸葛亮北伐到底是什麼樣的?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差別是什麼?兩者之間有相似的地方?
第一次北伐(對應演義一出祁山)
三國演義中趙雲作為北伐先鋒,「力斬五將」,和年輕的姜維打成平手,為我們展現了老當益壯的虎將形象。然而歷史上是不存在這一事件的,因為當時趙雲的部隊和諸葛亮並不在一起,歷史上趙雲此時和魏國大將軍曹真對峙在東邊的箕谷,也就不可能作為北伐軍先鋒出戰了。
至於街亭之戰,歷史上是有的。但是主將並不是司馬懿,而是張郃。當時司馬懿遠在荊州,又怎麼可能出現在街亭呢?
空城計出於裴松之注引郭沖「條亮五事」的記載,但是裴松之指出其中邏輯性錯誤太多,是子虛烏有的。
在演義中姜維二次打敗諸葛亮,最後因為天水太守臨陣脫逃而被迫投降諸葛亮。實際上三國誌只記載了姜維因為太守跑路投降諸葛亮,並沒有記載姜維二次打敗諸葛亮。
智取三城故事說得很精彩,諸葛亮奪取隴西三郡也的確是智取,但是此「智取」非彼「智取」。歷史上諸葛亮兵不血刃奪取三郡,用的是「聲東擊西」,趙雲的疑兵出斜谷,將曹真10萬大軍騙到箕谷,諸葛亮主力出祁山,三郡直接傳檄而定。
第二次北伐(對應演義二出祁山)
演義記載和正史差不多,不過虛構了姜維詐降,費耀兵敗戰死,又設計在祁山打敗魏國運糧管孫禮的情節。在正史中,諸葛亮攻打陳倉只打了不到一個月,曹真大軍來支援陳倉,諸葛亮就直接撤退了。而且諸葛亮這次北伐並未出祁山,演義中的地理位置特別模糊,實際上祁山與陳倉距離是很遠的,諸葛亮怎麼可能同時二處用兵呢。
第三次北伐(對應演義三出祁山)
正史中這次北伐是和第二次北伐一脈相承的,幾乎諸葛亮撤兵的同時,陳式率領一隻部隊奪取了魏國的武都,陰平。郭淮想要救援二郡,諸葛亮自出到建威擊退郭淮,二郡從此劃入蜀漢版圖,此後成為姜維北伐的前哨基地,直到蜀漢滅亡,魏國才收復二郡。這也是諸葛亮歷次北伐,唯一徹底奪取的區域。
演義中虛構了諸葛亮設計奪取陳倉,守將郝昭殉國。至於武都、陰平二郡也變成了諸葛亮親自奪取,又識破司馬懿的計策,大敗張郃。最後說諸葛亮因為張苞身死而得病,因病退回漢中。
自衛反擊戰(對應演義四出祁山)
四出祁山實際上並不是一次真正意義的北伐,而是自衛反擊戰。魏國大將軍曹真因為諸葛亮多次騷擾邊境,決定主動進攻蜀漢以絕後患。魏國來勢洶洶,兵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國先鋒夏侯霸受挫於興勢,最終因為天降大雨,棧道斷絕,魏明帝下令曹真退軍。諸葛亮派遣魏延深入羌中地區,魏延在陽溪大敗郭淮,取得陽溪大捷。演義中,虛構了魏延因為對諸葛亮不滿,擅自行動,被司馬懿打敗的情節。實際上司馬懿與諸葛亮並沒有碰面,更何況遠在陽溪的魏延呢?演義中說曹真撤退之時諸葛亮乘機追擊用劫塞之法,大敗魏軍,最後一封信氣死曹真,隨後與司馬懿斗陣又大破司馬懿。最後司馬懿採用離間之計,後主下召讓諸葛亮班師,諸葛亮用減兵添灶之法安然退兵。
第四次北伐(對應演義五出祁山)
演義中有「出隴上諸葛妝神」的故事,這裡把諸葛亮活脫脫的寫成了神棍。這段故事的原型是資治通鑒記載的上邽之戰,其精彩程度其實不輸於演義故事。諸葛亮出兵圍困祁山,司馬懿派遣大軍救援祁山,諸葛亮分兵對祁山發起猛烈進攻,卻親率主力前往上邽麥區,司馬懿部與諸葛亮擦肩而過。諸葛亮進入上邽麥區以後,打敗郭淮,強割隴西小麥。諸葛亮奪取魏國小麥在歷史上用的是調虎離山,而不是裝神弄鬼。之後演義說司馬懿在鹵城又被諸葛亮打敗,損失兵力三千。而這裡實際上還縮小了魏軍的戰損。
據資治通鑒記載,鹵城之戰的結果是「甲首三千」,比者百度了一下甲首的意思,甲首意為伍長、小頭目之類的,也就是說實際上鹵城之戰,魏軍僅僅損失小頭目級別的將領,就達到三千了。之後因為李嚴的原因,諸葛亮被迫撤退之時,設伏射殺掉魏國著名將領張郃。但是這裡演義和正史記載有兩點不同。第一點是演義中是司馬懿預料到諸葛亮會設置埋伏,可是張郃堅持要追擊司馬懿。而據魏略記載,是張郃認為諸葛亮有埋伏不能追擊,司馬懿強行下令張郃追擊,這可能有借刀殺人的意思。第二點是演義中張郃追擊中的地點是劍閣,而正史中是鹵城東北的木門道。
第五次北伐(演義中六出祁山)
正史中,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已經推進到距離長安只有一步之遙的渭濱,並沒有經過祁山。演義虛構了五丈原之戰,實際上自從鹵城之戰司馬懿被諸葛亮打敗以後,司馬懿已經寧願被嘲諷「畏蜀如虎」,也不出戰了,演義中,諸葛亮病逝之前,為蜀漢大軍留下了兩條計策。第一條是用木像嚇退司馬懿,另一條是設計誅殺謀反的魏延。實際上這兩條計策和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第一條計策其實是姜維想到的,而且姜維也沒有用諸葛亮的木像,而是假裝要主動進攻司馬懿,司馬懿才不敢追擊。第二條計策根本就是子虛烏有,首先魏延沒有反骨,其次魏延死於和楊儀的權力鬥爭,與諸葛亮真的無關。
演義中描述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實際上諸葛亮五次北伐和一次自衛反擊戰,只有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是從祁山出兵。而且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再加自衛反擊戰,只是局部戰場的戰爭,嚴格來說並不算是真正意義的北伐。
參考文獻:
《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