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時期哪個國家的地盤最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曹操早官渡之戰打敗袁紹之後又用了幾年時間徹底平定河北四州,這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天下最強的諸侯,看著手上兵強馬壯,曹操覺得天下大亂已經很長時間,現在是時候恢復民生了。於是帶著大軍南征,他的目標是先拿荊州然後再拿江東,最後再統一天下。
曹操南征不久後荊州牧劉表直接病死,而劉表的繼承人劉琮直接帶著荊州向曹操投誠,此時的曹操彷彿已經看見平定天下的那一刻開始飄飄欲仙。都說驕兵必敗,周瑜和諸葛亮先用草船借箭做好對抗的準備,然後再安排黃蓋使用苦肉計麻痺曹操,此時龐統還在建議曹操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萬事俱備的劉孫聯盟僅用一場赤壁之戰破滅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由此開始進入三分天下時期。
曹丕篡漢稱帝之後曹魏坐擁九州之地,這裡的九州不是《禹貢-九州》裡的那九州,而是漢末十三州里面的九州。當年漢武帝即位之後把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州並且安排刺史作為最高的行政長官,東漢建立直到當下三國時期一直都延續這個設定。
而此時的吳國則擁有被稱為江東的揚州一地,還有交州這塊廣袤的土地,荊州則是佔領了荊南四郡,而荊北的襄樊一帶一直被曹魏佔據。蜀漢這邊的勢力更弱小,只有益州一地而且還要提防南中異族的叛亂,當年劉備身死的時候南中蠻王孟獲就曾經起兵反叛,最後被諸葛亮帶著大軍教做人才安分守己。但曹魏佔據那麼大的優勢,為何還是把統一時間推遲了五十年呢?
一、夷陵之戰讓蜀漢和東吳兩邊勢力徹底看清了局勢。當年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帶著大軍把駐紮在襄樊地區的曹仁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還把曹操派來的援軍全殲,眼看著襄樊就要拿下來的情況下孫權居然派遣呂蒙偷襲荊州。
呂蒙做事非常乾淨利落,不僅拿下原本蜀漢掌控的荊州一地,而且還順便派遣軍隊殲滅關羽,而劉備一方自然承受不了這種巨大的損失,劉備不顧所有人的勸阻發動夷陵之戰。儘管後來東吳還是贏得了戰爭,但也讓蜀吳雙方意識到假如在這樣硬碰硬的話興許就會被曹魏逐個擊破,於是兩家人重歸於好共同抵禦曹魏。蜀漢一方在漢中駐紮重兵,東吳則在廬江一地駐紮重兵,而曹魏這邊則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局面,一時間難以統一天下。
二、劍閣雄關以及長江天塹,易守難攻。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經寫下一「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感慨蜀中道路非常崎嶇。縱觀各個王朝史我們也能發現,不論哪個時代天下大亂,益州這塊地方總會出現割據勢力,比如秦末天下大亂,亭長出身的劉邦就以益州為基地冶煉兵器,對外燒燬棧道宣告自己不摻和中原的事情,但暗中則派遣大將韓信出兵陳倉道佔領關中。
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的孟知祥,他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割據於此並建立後蜀,而因為蜀道太難走也導致割據在這裡的勢力不容易被剿滅。而江東擁有長江天塹同樣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當年曹操有卷席天下之勢,但因為他的士卒多是北方人不善水戰,雖然長江只是一道江水但也成為了曹魏不可逾越的鴻溝,曹魏想破局只能等待蜀漢和東吳內部生變。
三、蜀漢和東吳不乏能人。當年曹丕繼位之後想發動統一天下戰役,他特意咨詢了人稱「毒士」的賈詡的意見,那個時候賈詡已經是曹魏的太尉,曹丕原本以為從賈詡這裡會得到一系列計劃,但賈詡給他的回答卻讓他詫異。
賈詡告訴曹丕:「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
連賈詡這個天下大亂的始作俑者都認為曹魏群臣都無法戰勝蜀漢和東吳,得勝的機會很渺茫。後來曹丕不信邪,當他出兵之後果然和賈詡預料的一樣,魏軍輸得一塌糊塗。
四、魏國統治集團權力鬥爭激烈。當年曹操應接漢獻帝劉協到許昌建都的時候實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但朝廷還是劉氏的,皇帝也是漢獻帝。可曹操死後曹丕直接代漢自立,這個舉動直接引起了那些忠於漢室的大臣們的不滿,直接引發了曹魏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司馬懿一族就是這個時候崛起。
原本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時候已經平衡了內部的關係,但想不到司馬懿在曹睿死後發動政變竊取了曹魏的江山,這次的動亂比之前還要大,單單宣佈脫離司馬氏統治的的諸侯就有三個,分別是壽春王凌、上庸孟達、遼東公孫淵。儘管司馬懿在任期上都解決了這些問題,但也讓曹魏變得很虛弱,無法大規模對蜀漢和東吳用兵,統一之路也就這樣被拖延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