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丘儉,字仲恭,生年不詳,卒於魏正元二年(255年),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父毋丘興,魏文帝時為武威太守,官至將作大將,封鄉侯。毌丘儉襲父爵,先後為文學教授、羽林監、州刺史、將軍等職。因起兵反對司馬氏集團兵敗而死於草莽之中。他是曹魏後期文武兼備的將領,也是頗有政績的地方官。
毌丘儉一生主要活動於曹魏的東北和東南邊疆,為曹魏的統一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魏明帝曹叡時期,毌丘儉曾任幽州刺史,與遼東公孫氏割據政權為鄰,明帝青龍中,為了統—東北地區,消滅遼東割據政權,毌丘儉受命率幽州兵進攻遼東,配合司馬懿統領的大軍一起作戰,於明帝景初二年(238年)一舉克平遼東,消滅了割據遼東半個多世紀的公孫氏政權,使這一地區重歸於中原王朝的統一之下。平定遼東後,他繼續留在當地鎮守。在此期間,他又擊退了遼東以南外族的侵擾,鑿山引水,開闢水利、灌溉事業,盡快恢復了當地的農業生產。齊王曹芳嘉平年間,毌丘儉轉任鎮東將軍,駐守於揚州壽春(今安徽壽縣)。他勤於軍事,善於防守,多次擊退東吳對這—地區的進攻,使魏國的東南疆域更加鞏固。
毌丘儉身在地方,心繫朝廷。他關心魏國政權的命運,經常針對時弊,提出自己的意見。
曹叡即位後,魏國的經濟有所恢復,曹叡便大興土木,廣治宮觀,不少農民被徵調伐木運材,影響了農業生產。針對這種情況,母丘儉上疏明帝,誠懇地規勸他要懂得吳蜀還在與魏對峙,統一全國的大業還未實現,更須敬服民力,勵精圖治。否則,士民饑凍,吳蜀進攻,曹氏政權就會毀於一旦,廣治宮室是沒有用的。正因為他一心維護曹氏的正統地位,所以,當司馬氏集團加緊篡魏的活動時,他便以曹氏正統地位的捍衛者出現,起兵反對司馬氏集團。毌丘儉鎮守東南以來,便以東南充足的糧食和強大的軍隊為基礎,積極活動,聯絡東南諸將和地方官吏,做著反對司馬氏集團的準備。齊王曹芳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擁兵脅迫曹芳退位,立高貴鄉公曹髦為皇帝,這就意味著司馬氏集團左右了魏國的政權,曹氏與司馬氏之間的鬥爭表現化了。
次年,毌丘儉便聯合揚州刺史文欽及淮南屯田諸將,發佈了討伐司馬氏之檄文,歃血為盟,舉起了反對司馬氏的旗幟。他們將淮南將守史士集結於壽春,留老弱者守城,毌丘儉、文欽親率五六萬軍士渡淮而西,進駐項城(今河南項縣),準備進攻洛陽。然而,就在他們項城駐紮的時候,司馬師也已親率人軍到來,並派兵襲取了壽存,這就使毌丘儉腹背受敵,進退維谷。他的部下又多為淮北之人,唯恐兵敗無家可歸,紛紛丟盔棄甲,不戰自退,軍隊頃刻瓦解。繼王凌以後的又一場反對司馬氏集團的軍事行動失敗了,毌丘儉被生擒後射殺,文欽隻身逃入吳國。
然而,毌丘儉忠於曹氏的行動卻一直為後人仰慕。東晉時的史學家習鑿齒就說;「君子謂毌丘儉事雖不成,可謂忠誠矣。夫竭節而赴義者我也,成之與敗者時也。我苟無時,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為忠也。古人有言:「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毌丘儉可謂不愧也。」
毌丘儉曾為魏明帝曹叡的文學教授,與曹叡關係甚為密切,所以也有人想通過他得以進身,但他沒有以此而為自己樹立親信,總是多方規勸這些人安於職守,盡職盡責。他的同鄉杜摯在做校書吏時,以為自己被大材小用,就給他寫了一首詩,假托向仙人求藥方,讓他舉薦自己。毌丘儉得此詩後,也回復了他一首詩,逶婉地告誡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和真才實學才能求得美好前途,才學不足,擠身於高位,也要受到人們的嗤笑。
毌丘儉能文善賦,他的文章及詩賦在當時即被人傳詠,可惜的是,由於他政治上的失敗,這些文學作品多被禁毀,保存至今的已是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