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皇后殺皇子小人華歆竟然把孫策也給騙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毒皇后殺皇子小人華歆竟然把孫策也給騙了

華歆是漢魏時期政治舞台上比較活躍的人物。東漢末被舉為孝廉,任尚書郎,漢獻帝劉協時,任豫章太守,當時孫策佔領江東,他以才幹受到重視,後來被徵入京,任尚書令。作為漢大臣之一的華歆,參與了漢禪位於魏的改朝換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歷代對華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參與禪位事件,認定他就是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奸臣,這不僅表現在戲曲、小說上,而且書上也有零星記載。《三國誌*武帝傳》注引《曹瞞傳》說,漢獻帝劉協之後伏氏曾寫信給父親伏完,言及曹操「殘逼之狀」,並「令密圖之」,這事瀉漏出來,曹操大怒,派華歆「勒兵入宮」,華歆「壞戶發壁,牽後出」。他為曹操進宮收捕伏後並將他毒死,還把她所生的兩個小皇子殺死,皇后兄弟及親族死者甚多,華歆因此遭世人非議。此事搬上舞台京劇稱為《白逼宮》,川劇又名〈〈血帶詔〉〉,湘劇乾脆名之曰〈〈華歆逼宮〉〉,還有一齣京劇〈〈受禪台〉〉,又名〈〈獻帝讓位〉〉,戲中的獻帝劉協,掛白鬚,著素衣、手捧玉璽,滿懷忘國之痛,唱腔淒慘;太尉華歆,金冠玉帶,翎羽高挑,按劍逼帝,揮來使去,實是一副奸臣模樣。華歆如何逼帝禪位,史書沒有記載,查閱〈〈三國演義〉〉,其中有「華歆謅事魏,故草次詔,威逼獻帝降之。」的句子,很明顯華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據小說加工塑造的。

不過歷史上的華歆很可能確實是一個小人,僅從他跟孫策的關係就可看出。

孫策當年在南昌城第一次見了華歆,就立刻下跪行禮,向華歆說:「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策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禮。」

華歆在當時,確是聲望很高,與鄭泰、荀攸等人齊名。他是平原郡高唐縣人(高唐在山東禹縣西南),由孝廉而歷官到郎中,一度退隱,被大將軍何進徵召為尚書郎;董卓依他自己的請求,外放他為今日渭南附近的下郢縣的縣令。他借此脫身而走,出了武關,到南陽,被袁術留住。他勸袁術由武關進軍入陝,討伐董卓。袁術只不過是想留下他,作一個點綴場面的花瓶,卻沒有興趣聽他那一套安邦定國的大計。華歆把討伐董卓的建議向袁術陳說,豈不是白費?這正是孔子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初平三年八月,在董卓死了四個月以後,長安朝廷派來了太傅馬日 。馬的任務是「安集關東」。所謂關東,指的是函谷關以東的各州各郡。馬日 把華歆從南陽帶到徐州,叫華歆姑且做他身邊的掾。「掾」在通常情形之下相當於處長、科長,也可說是隨從秘書。

馬、華二人在徐州接到了朝廷頒來的詔書,任命華歆為豫章郡的太守(顯然是馬日 已經送上奏章,推薦了華歆。

華歆在豫章當太守,一直當到了孫策率領部隊來到。

孫策待他很好,不把他看作一個來投降的部下,尊他為上賓,他也樂在江南優遊歲月。孫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去世以後。曹操用獻帝的名義徵召他,孫權不想放他走。他向孫權說。「你留我在此,我便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用的『無用之物』。你讓我去許縣,我就可以在曹公的身邊『為將軍效心』。」孫權就放了他去。

華歆去了許縣,被曹操重用,先以「議郎」的本職,擔任「參司空軍事」的臨時性的差遣。其後一連做了尚書、侍中、尚書令;華歆而且在建安十八年曹操進軍濡須口征討孫權之時,當了「軍師」。這便是華歆如何報答孫家兄弟二人的禮遇了;也是他如何實現對孫權所許下的「為將軍效心」的諾言!

像華歆這樣賣友求榮,令人齒冷的偽君子、臭官僚,能用小忠、小信騙取人主的信任,又能用小廉、小義贏得社會上的虛名的,中國歷史上實在太多。孫策真是看錯了人。然而千古英雄,能不為小人所欺的,又有多少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