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三國·魏·曹植《王仲宜誄》。華:花。思:文思,靈感。這兩句大意是:文章像春天爛漫的花朵,文思如山間奔湧的泉水。這兩句以貼切的比喻,稱讚「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文思敏捷,創作豐富,詩文精美。現在可供引用評價、讚美古今其他有成就的作家、詩人。
《王仲宜誄》
2.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這兩句大意是:體態輕盈,翩翩如鴻鵠驚飛;身姿優美,柔婉似游龍乘雲。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現宓妃的體態身姿,借鴻飛的矯健,龍騰的委婉,巧妙地寫出美女的風韻,既生動形象又誘發想像,成為描寫中國古典女性美的典範之句,後世「飄如游雲,矯若驚龍」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繼此句衣缽而成。可化用以描寫女子輕盈矯健的美。
《洛神賦》
3.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榮:盛。曜:照耀。華:光彩。茂:茂盛。這兩句大意是:容光煥發,有如秋菊;神采奕奕,有如春松。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現人的容貌,使讀者通過對秋菊、春松風采的聯想展現筆下形象之美麗。其筆曲,其韻足,含蓄蘊藉,誘人想像。今天在評書和歷史小說中描寫人物美貌與風采時仍可運用。
《洛神賦》
4.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綽(chuo輟):綽約,形容女子姿態柔美。媚:美好。這兩句大意是:情意纏綿,綽約多姿,談吐從容,言語柔媚。此句正面描寫洛神宓妃的談吐與風韻。前句寫身段形態,後句寫音容笑貌,形容宓妃言語娓娓,姿態翩翩,筆法十分凝煉,聲、態、形、貌俱佳。在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時有引用。
《洛神賦》
5.尸位素餐,難以成名。
見三國·魏·曹植《矯志詩》,屍位:佔居職位而不盡責。素餐:白吃飯。成名:取得好名聲。這兩句大意是:白白地佔居職位而不克盡職守的吃閒飯的人,難以取得好名聲。不管做什麼工作,要想贏得人們的稱讚,取得好名聲,就要勤奮努力,克己奉公,幹出點成績,作出點貢獻。如果總是祿祿無為,尸位素餐,就難免被人們指責、議論。本名句可供勸誡人們奮發有為時引用。
《矯志詩》
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這兩句大意是: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甘灑熱血;生死之際,視斷頭如回家一樣坦然。此名句通過質樸的語言,恢宏的氣魄直抒胸臆,表現為國捐軀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寫出國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視」、「歸」一句顯出為國而死的驕傲神情,意氣雄壯慷慨,昂揚奮發。尤其後句,在承傳中演化為「視死如歸」的成語.成為表現壯士大義凜然為國捐軀的習慣用語。
《白馬篇》
7.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
三國·魏·曹植《贈徐干》。驚風:暴風。這兩句大意是:暴風一刮,太陽就匆匆落山了。作者在這裡用了「驚風」、「飄白日」、「忽然」等字眼,好像太陽忽然間給暴風吹落了似的,以此渲染風力之大,語言精警動人。~是《贈徐干》詩的開頭兩句,發端突兀,出人意外,作者用精警的語言打動讀者,力避平庸。所以沈德潛在《說詩晬語》裡說「陳思(曹植)極工起調」。這種不同凡響的「開頭」值得學習。
《贈徐干》
8.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鴟梟(chīxiāo吃消):一種性情凶狠的小鳥,喻小人。衡軛(餓):衡,車轅前的橫木,軛,橫木下夾住馬頸的曲木。衢(qu柴):道路,這兩句大意是:鴟梟在車上叫囂,豺狼在路上橫行。惡鳥在乘輿之旁,喻君側多惡人;豺狼橫行,喻奸邪當道。~兩句比喻小人得志,正直的人處境危險。
《贈白馬王彪》
9.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比:近,挨著。這兩句大意是: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即使相隔萬里,也感到就像近鄰一樣。黃初四年,曹植與任城王曹彰、白馬王曹彪到京師洛陽朝會。進京後,曹彰暴薨。後曹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而行,以敘契闊之思,但監國使者不許二人同行,曹植憤激之下寫下了這首贈別的名作。此條直抒胸臆,於豪放之中蘊含無限離別之痛,曠達之外凝聚自慰之心,表情達意,不落俗套,為後人稱道。「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曾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即從此化出。
《贈白馬王彪》
10.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三國·魏·曹植《雜詩》。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有那麼一位美人,她的容貌就像融融春日裡的桃李花一樣光彩照人。此名句以比喻手法寫人物肖像,委婉含蓄。雖然詩的原意是通過象徵手法,用美人遲暮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抱負難以施展的情懷,但由於此名句筆法委曲,形象生動,具有洗煉簡潔而形神並出的特點,故後人常用它來表現美人容貌,南國佳人也由此成為後世文人時常表現的對象。
《雜詩》
11.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
三國·魏·曹植《侍太子坐》。曜(yao耀):照耀。青春:黃節注曰:「此詩作於夏日,而言青春者,謂雨後日出,可愛如春。」時雨:及時雨。這兩句大意是:雨過天晴,陽光可愛如春地照耀著大地;時雨剛灑過地面,使滌濾過的空氣中沒有半點灰塵。這兩句寫雨過天晴、白日照耀的美景。在原詩中本是比喻太於曹丕的,除去喻意,用來描寫雨後日出,清麗可愛的自然環境,也是很好的句子。
《侍太子坐》
12.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三國·魏·曹植《散馬篇》。接:迎射。猱(nao撓):一種似猿而小、動作敏捷的動物,攀援時輕捷如飛,故稱「飛猱」,散:碎裂。馬蹄:箭靶名。這兩句大意是:抬弓迎射行動矯捷的飛猱,俯身射散稱為「馬蹄」的箭靶。此名句塑造了一個弓馬嫻熟、箭無虛發的英雄少年的形象。寫作上以賦的手法直陳其事,通過「仰」、「俯」、「接」、「散」四個動詞狀寫人物動作,一著一式,生動逼真,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可用於描寫善騎射者的英武氣概。
《散馬篇》
1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這兩句大意是:我們本是同母所生,為何這樣絕情地威逼呢?據《世說新語》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於是曹植應聲而對,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句。它與上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一起,用貼切的比喻,一語雙關,看似同情「豆」的遭遇,實是抒發自身的悲怨。詩句恨中有怒,怒中帶斥,情緒激然。後人常以此比喻骨肉自相殘殺。如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後,周恩來曾發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詩,即化用此典。
《七步詩》
14.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七哀詩》。流光:指月光,清光似水,給人以流動的感覺。徘徊:迴旋蕩漾。這兩句大意是:皎潔的月亮照在高樓上,溶溶如水的月光正在迴旋蕩漾。詩句所描寫的是一個淒清的夜晚,冷月寒光,徘徊徜徉,烘托了少婦對月懷人,孤獨寂寞的婉轉愁思,古人以為這是建安絕唱。這兩句詩可用來描寫月光,也可用以引出對月懷人的思緒,「徘徊」兩字既形容月色蕩漾,也喻指愁思縈繞。
《七哀詩》
15.行徒用息駕,休著以忘餐。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行徒:走路的人。用:因。息駕:停車,此指停步不走。忘餐:忘掉了吃飯。這兩句大意是:路上行人因看見美女而止步,休息著的人也為她的美麗而忘記了吃飯。這是用側面描寫,也叫烘雲托月的手法,描寫人物的美麗。它和《陌上桑》中「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用的是同一表現手法,但把八句壓縮為兩句,從路人的出神、失態中,反襯出女子的美麗動人。現在人們用「回頭率高」形容女性的美,也是這個意思。
《美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