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曹植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留守的鄴城,成了當時名馳遐跡的文人薈蘋之地。曹植在這樣的社會、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加上自己的天賦與勤奮,很早就有才名而受時人推重。
曹植十餘歲能誦讀詩、論及辭賦十萬言,並寫得一手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對於他的如此才情,曹操開始也不相信,懷疑他的文章是請人代作,總想找個機會當面考考他。210年冬,鄴城銅雀台落成,曹操覺得機會到了,便以突然襲擊的辦法,通知幾個兒子來到台上,各寫一賦盛讚銅雀台。
曹植握筆,略加思索,便一而就。然後恭敬地將《登台賦》雙手呈給曹操。曹操覽畢大喜,不禁歎賞不已。當然,他不便當面過於誇獎,只點點頭,淡淡說了句「此賦可觀。」
不料,曹操的這一思慮,竟遭致曹植後半生的顛離困苦。曹操自從動了立嗣的念頭後,便開始有意識地給曹丕、曹植一系列實際鍛煉的機會。同時也想進一步考察他們兄弟二人,在治理國家方面,誰更有才能。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為平原侯;曹植二十三歲,被改封為臨淄侯。
臨淄在平原郡的東邊,靠近大海,有漁鹽之利,比平原郡富足。但即便如此,幾經戰火焚劫,這裡也百業凋敝,戶口大減。
曹植在封地常常微服出訪,看到人民饑寒交追的淒慘景象,他暗下決心,要展才智,安邦定天下,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曹植在臨淄沒住多久,又被曹操召回鄴城。原來曹操將親率大軍討伐孫權,要曹植留守鄴城。鄴城乃曹操發祥之地,是他休養生息的大本營。
命曹植留守鄴城,足見曹操對曹植的信賴與期望。建安二十年,曹植二十四歲,又隨父西征張魯。大敗張魯後,曹操班師回京,於建安二十一年進爵為魏王。立哪個兒子當魏王太子,這問題更顯得迫在眉睫了。
然而,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曹植由於公子哥兒的任性所為,失掉了曹操的寵愛。公道地說,貴為公子的曹植,身上的紈衿氣是不多的。曹植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在和文人交往中,也很少擺公子架子。曹植也就獲得,當時不少文人的好感與擁戴。而且曹植生性恬淡,不事奢華,全沒有公子哥兒的派頭。
但有時,曹植也使點貴家子氣,任性而為。一次,曹操離鄴城外出,曹植在一個隨從的慫恿下,竟私開王宮的大門—一司馬門,乘車到只允許王公本人行走的「馳道」上跑了一圈。
曹操聞知,大為震怒,立即殺掉他的隨從,並遷怒於曹植,深責他蔑視法度,辜負了自己的信任。曹操歷來執法極嚴,曹植明知這點,竟敢以身試法。在曹操看來,曹植簡直是不把他這個父親放在眼裡。這確使曹操傷透了心,從此,儘管曹植多次認錯,一再請求寬恕,然而,曹操對他的信任畢竟大不如前了。
曹植還有一個弱點,就是貪杯誤事。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敗,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率領大軍前去解圍。臨行前,曹操派人去叫曹植,欲吩咐軍機要事。
不想,曹植被曹丕灌得酩酊大醉,不能前來。曹操大失所望,於是,當即下令收回成命,取消了曹植的南中郎將軍職,不讓他率兵出征了。曹操更為不能容忍的是,他發覺曹植竟與一些人串通一氣弄虛作假,欺騙自己。曹植的好友楊修、丁儀、丁廙等人,很賞識曹植文武雙全的才華,極盼他能定為太子,以繼大業。
於是常常為曹植出謀劃策,博取魏王歡心。曹植每次應召,他們往往猜測曹操心事,預先設計一些方案,教曹植應對。這本為關心曹植,不想卻弄巧成拙,害了曹植。
一次,曹操的問題尚未講完,曹植便急不可耐地作了回答。曹操大起疑心,一再追問何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曹植不敢隱瞞,只得供出楊修。曹操心裡很是不悅,深怪曹植品行不端,竟矯情迎上。曹操三思之下,終於在建安二十二年,正式立曹丕為太子。
太子名位雖定,但曹操還在猶豫,不斷測試曹丕、曹植二人的才情膽識。一次,曹操命曹丕曹植同時走出鄴城的一個城門。事先,他命令守門者不得放行。曹丕到了城門,見守門人奉令閉門,便轉回去了。
曹植則斬兵奪門而出,寶操先是為曹植的果敢精神高興,待知道這原來又是楊修所教,曹操頓時大失所望。曹操痛心地認為,曹植本無經邦治國的膽略、才情,一切均為他人操縱。
且小小年紀,就如此不誠實,將來終難成大業。至此,曹操悉心穩定太子曹丕的名位,並藉故殺掉曹植的好友楊修,曹丕終於成了奪嗣的獲勝者。
其實,曹操哪裡知道,貌似忠厚的曹丕更是工於心計。曹丕同樣拉攏了大批黨羽,為他造輿論、出計謀,同樣玩弄權術,騙取信任,只是手段更巧妙、更隱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