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較為著名的劉岱分別是什麼結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在漢末三國時期,兩位較為著名的劉岱分別是什麼結局?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當時的東吳和蜀漢,各有一位名為馬忠的武將。對於東吳的馬忠來說,大家都很熟悉,因為不管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都是他俘獲了關羽父子。

而就蜀漢的馬忠來說,建安末年,馬忠被推舉為孝廉,任漢昌縣令。曾被劉備稱為賢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後任庲降都督,剿滅豪帥劉胄叛亂。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劉岱來說,同樣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共出現了兩位較為著名的劉岱,一個為曹魏效力,並曾被劉備擊敗,另一個則和曹操、劉備一樣,都是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方面,劉岱,生卒年不詳,字公山,沛國(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從出生地上來看,劉岱可以勉強說是曹操的同鄉。按照介紹,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姓曹(一說本姓華),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對於曹操這位諸侯,顯然對同鄉比較信任,比如曾經護衛曹操的武將許褚,就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在此基礎上,曹操擔任東漢司空的時候,任用劉岱為司空長史,也即此時的劉岱,主要幫助曹操處理司空府的事務。

後來,因征戰有功,劉岱被封為列侯。建安四年(199年),車騎將軍董承建立衣帶詔謀反集團,劉備加入。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衣帶詔事發。對此,曹操派遣劉岱與王忠一起前往襲擊徐州的劉備,但被擊敗。自從被劉備擊敗之後,在《三國誌》等史料中,就沒有劉岱的相關記載了。換而言之,對於劉岱這位武將的最終結局,我們自然無從知曉了。

另一方面,劉岱(?-192年),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漢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兗州刺史。東漢末年,劉岱的伯父劉寵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劉岱本人則在漢朝歷任侍中、兗州刺史。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在董卓篡奪東漢朝廷的大權之後,各地諸侯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當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其中,就兗州刺史劉岱來說,和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後裔,所以,他們自然不能接受董卓繼續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

當時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張楊亦率數千人投靠;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屯兵酸棗,曹操則屬於張邈軍下;袁術屯兵魯陽,孫堅從長沙趕往與袁術會合;孔胄屯兵穎川;韓馥則留在鄴城,給予聯軍軍糧。在此基礎上,曹操等諸侯都推舉袁紹為盟主。後來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不和,最終劉岱殺掉橋瑁,改任王肱為東郡太守。因為各個諸侯之間的貌合神離,所以,討伐董卓的行動,實際上沒能真正取得成功。

在討伐董卓的行動之後,劉岱作為割據兗州的諸侯,又與袁紹、公孫瓚和親,袁紹讓自己的家眷居住在劉岱的居所,公孫瓚也派部下的從事范方率軍協助劉岱。此後袁紹與公孫瓚有了矛盾,公孫瓚在擊破袁紹軍後便讓劉岱與袁紹斷絕來往,又對范方說:「假如劉岱不把袁紹的家眷趕走的話,你就率軍回來。等我滅了袁紹,就要攻打劉岱了。」劉岱為此連日不能決斷,他的別駕王彧告訴劉岱不如去詢問程昱。於是劉岱召見了程昱,向他詢問計策,程昱勸說劉岱不如幫助袁紹,劉岱聽從了他的計策,果然不久之後公孫瓚就被袁紹打敗了。在東漢末年,兗州人士程昱曾經是劉岱麾下的謀士參謀。

到了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打算派兵迎擊。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濟北相鮑信勸阻說:「目前黃巾軍有百萬之眾,百姓惶恐震驚,士兵毫無鬥志,不可抵擋,我看對方兵眷混雜,前後相隨,黃巾軍中也沒有輜重糧草,只是以掠奪維持生計。如今對策,不如讓部隊養精蓄銳,先採取堅守,賊眾想戰不得,想攻又不能,等其氣勢低落,然後選拔精銳士卒,就能打敗他們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鮑信的這一建議,無疑是比較合理和正確的。如果兗州刺史劉岱聽從這一勸諫,很可能就不會陣亡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兗州刺史劉岱不採納鮑信的意見,堅持出戰,結果兵敗被殺。在兗州刺史劉岱兵敗被殺後,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當年冬天,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自此之後,曹操接替劉岱,得以獲得了兗州這一地盤,這解決了曹操勢力的立足問題。從這一角度來看,兗州刺史劉岱的陣亡,甚至影響到了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局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