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王允,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小故事。
東漢末年的大混亂,其實是從董卓死後開始,在此之前,無論再怎麼亂,東漢政權至少還有表面上的威信,但董卓死後,一切可就亂了套。並不是說董卓不該死,而是接任他位置的王允不太行。
王允玩陰謀詭計倒是有一套,有沒有藉著貂蟬施美人計不知道,反正成功離間了董卓和呂布這對假父子,說動呂布殺死董卓。可惜他缺乏掌控大局的能力,又自高自傲,嚴於待人,作出許多錯誤的決定,導致東漢王朝徹底崩了。
他犯的最大的錯,是沒有妥善處理好董卓的西涼舊部,在這個問題上反覆無常,猶豫不定。
一開始,王允本想赦免他們,呂布也因著舊日的情誼,勸王允多加寬恕。朝中其他大臣也是一樣的意思,作亂的只是董卓一個人,不必牽連到西涼軍。
而從比較現實的角度來看,哪怕西涼軍中某些人不太安份,這也不是收拾的時候,董卓剛死,西涼軍中人心惶惶,若不想再生動亂,就應該安撫為主,先穩定局面再徐徐圖之,削兵權、安罪名什麼的不是不行,但最好以後再做。
可不知這王允怎麼想的,又改了主意,對大臣們說「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這意思是說,西涼將領無罪,只是受命其主董卓而已。現在如果給他們加上惡逆的罪名,並特赦他們,反而會使他們猜疑恐懼,不能安心,還是讓他們承受懲罰最為妥當。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王允邏輯老師死得早。當然,他也許沒有邏輯老師,只是表明這個意思。請問這句話前、中、後有什麼邏輯關係?
按他的思維,西涼將領是無罪的,既然無罪,還讓他們承受懲罰,這不是逼著人家造反嗎?況且,沒有哪個西涼將領會認為自己有罪,覺悟沒這麼高。
擔心西涼將領心中不安就更搞笑了,實屬多餘,只要王允不找麻煩,他們心中安得很。
說來說去,王允其實就是要嚴懲西涼軍,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假以時日,說不定又是一個專權擅政、控制皇帝的董卓。
他對西涼軍的態度傳來傳去,變成了他要殺掉所有西涼軍,西涼百姓都慌了。李傕、郭祀等西涼將領本就心中忐忑,再有三國第一毒士賈詡的攛掇,索性糾集部隊,殺向長安,王允兵敗身死,東漢由此大亂。
那麼,假如王允善待李傕和郭祀,接受他們的投降,結局會怎樣呢?
王允個人的結局也許會有改變,他不把人逼到極處,別人也不至於非取他性命。不過,如果他成為另一個董卓,想殺他的可就多了,照樣難保晚景。
但東漢王朝的結局,不會有太大變動。沉痾難治,幾百年累積下來的弊端和矛盾,已經無法解決,只能改朝換代,洗牌重來。
除非出現天縱英才,力挽狂瀾,中興漢室。而從王允、呂布、李傕、郭祀等人的表現來看,他們顯然不是那種大才。
所以,東漢的滅亡時間可能推遲幾年,但一定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