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溫曾經去過夷州,為何孫權最後要降罪於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衛溫曾經去過夷州,為何孫權最後要降罪於他?

早在三國時代,坐擁江南和各大出海口的東吳就嘗試過進行遠洋航行,只不過當時的戰況緊急,無法指派更多資源,再加上出海的收效甚微,也就不了了之了。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操是行文的宗旨。不過,對於羅貫中這位老人家,不僅將曹操刻畫為「亂世之奸雄」,也在有意無意間抹黑了東吳的孫權。當然,為了盡量神化諸葛亮等蜀國人員,孫權這樣的對手只能充當下背景帝了。

提到孫權,自然不能忽略他那勇猛的父親和哥哥。在東漢末年那個靠錢靠土地爭霸的年代,孫堅和孫策的江山真的是硬靠著雙拳打下來的。公元200年,對於十八歲的孫權來說,可能是人生最艱難的一年。因為他那勇猛的哥哥,再也不能照顧他的,而整個江東政權的擔子,也落在了孫權一個人身上。

不久之後,還沒有穩定內部統治的孫權,又遇到了整個東吳歷史上的最大危機——曹操帶著二十萬大軍打過來了。更為關鍵的是,東吳內部的主降派已經佔據了上峰。而正是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孫權重用周瑜等主戰派,聯合劉備集團,從而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大勝,進而為後來的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公元213年,孫權率兵和曹操在濡須口相持,在看到紀律嚴明的東吳軍隊後,曹操顯得有些自愧不如,不禁感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而在幾天之後,孫權回復曹操「春水方至,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一番對話下,孫權的霸主之氣展露無遺。

此後,拿下關羽、攻佔荊州的孫權,自然迎來了劉備的報復。不過,一場夷陵之戰的大勝,幾乎讓東吳的勢力走向了頂峰。與之相對應的蜀漢集團,即便在諸葛亮的苦心操勞下,也只能日薄西山。公元229年,在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后,一向隱忍的孫權終於在晚年登基九五。

儘管在後期的吳國繼位人問題上,孫權的殺戮實在太多。當然,其目的還是為了平衡東吳內部各大家族的實力,維持孫氏皇族的統治。

最後,相對於蜀國和魏國,吳國無疑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公元230年,有感於國內人口不足的問題,孫權指派衛溫等人領著上萬軍隊,去尋找夷州、亶州,從而弄點人過來進行農業生產。其中,亶州是不是現在的日本地區,筆者不敢確定。至於夷州,應該就是現在的台灣地區。

在吳國軍隊進入夷州後,兩地兵民建立了友善的關係。不過,可能是氣候和地理上的差異,吳國士兵中病死的人越來越多。眼看這樣也不是個辦法,衛溫只能帶著餘下的士兵乘船回到吳國。當然,還有上千名夷州的高山族人民也來到了吳國。

但是,當時派出了一萬多人,現在總共才回來幾千人,衛溫這事情辦得一點投資回報率都沒有,也讓孫權感到臉上十分無光。於是,一氣之下,孫權就將衛溫等將領悉數斬首。而儘管這次出訪不算成功,沒有引來多少人口,但這依然可以稱得上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最早聯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