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取得益州後,也得了大謀士參謀法正。從此,一直把法正留在身邊,隨時問計。原來被劉備三顧茅廬招聘使用以後,視為「如魚得水」的諸葛亮,其風頭反而不如法正。劉備征漢中,隨軍出謀劃策的是法正。諸葛亮卻被安排留守成都大本營,專事負責後方政務和支前工作。有人據此得出劉備入川以後,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的看法。其實,這種認識實屬片面之見。劉備重視法正,是重在發揮其才,而非認為其最值得信任。
這從後來劉備任命漢中太守一事,可以推知。
公元219年,劉備大軍斬了夏候淵,取得漢中,又逼退曹操親自率領前來報復的大軍後,準備返回成都大本營。為保障新附的漢中形勢穩定,萬無一失,確保成都北大門的安全,劉備急需選拔一員可靠大將,鎮守漢中。全軍上下普遍認為,這一職務眾望所歸的人才,非張飛莫屬。張飛本人也準備當仁不讓。可劉備的最後決定卻是選中後起之秀魏延。這讓全軍感到驚訝,可大家並沒認為劉備信任魏延勝過信任張飛。
同理,劉備選擇法正隨軍征戰,而安排諸葛亮留守後方。並非是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下降。而恰恰是劉備認為諸葛亮最可靠,才放心讓他執掌後方,作為全軍的後盾。這與四百年前劉邦對留守漢中川蜀大後方理政支前的蕭何的信任和依賴,始終高於對韓信等征戰大將的信任是一個道理。
劉備取漢中前,論證風險很大。倘若出征結果不理想,只能退保成都。假如劉備取漢不能得手,大後方成都又有了閃失,劉備及其麾下大軍將無所適從,結局不堪設想。這從稍後幾個月,關羽北征曹仁的可怕結局中,可以得到證明。
關羽北伐曹仁前,曾把後方大本營公安、江陵兩大戰略要地、經濟中心,支前後盾分別交給糜芳、傅仕仁兩員大將。可這兩人在前方大戰的關鍵時刻,在後方掉鏈子。又在東吳呂蒙的大軍兵臨城下時,當了軟骨頭。結果,關羽後來前方戰事不利,後方又淪於敵手。最後,本來經歷了半年多激烈大戰,仍屬完整的關羽麾下數萬大軍,只因後院起火,退無可退,竟然幾天時間,竟然士氣崩潰。接著,迅速敗亡
可見,後方穩定,是確保前方戰事順利、軍心穩定的重中之重。劉備把成都交給諸葛亮,實際是把全部的家當和老本及未來歸宿,毫無保留地交給了諸葛亮。這信任,不是誰都有資格得到的。這能力,也不是誰都有能力勝任的。
劉備把後方交給諸葛亮,是基於他對諸葛亮的人品、能力有徹底和全面的瞭解。「你辦事,我放心」。可以說,是劉備提前洞察了諸葛亮對自己和自己的滅賊興漢事業,能夠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知道諸葛亮是有信念,有能力,有操守的忠義之士。把家當老本交給他,他不會維穩出閃失,支前掉鏈子,臨危起異心。在自己爭奪漢中的重大軍事行動中,無論勝敗,都不用擔心後院起火,軍心不穩的隱患。沒有後顧之憂,才可以在前方放開手腳地大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