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死對三國歷史帶來了什麼影響?諸葛亮為何沒有及時救援?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的死對三國歷史帶來了什麼影響?諸葛亮為何沒有及時救援?

關羽是蜀漢著名將領、是一代英雄,他在公元219年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擒,而後被殺,這一事件對整個三國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下面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正是因為關羽的死,使得劉備不顧一切徹底和東吳翻臉,帶兵攻打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因為在夷陵之戰當中,損失過於慘重。導致整個蜀漢,自此由盛轉衰,也注定了後面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只能為蜀漢稍稍延命,卻無法真正興復漢室。

可以說,關羽的死,是後來這一切發生的直接原因。

那麼,向來以多智近妖而聞名的諸葛亮,為何沒有及時救援關羽?為什麼眼睜睜看著關羽被東吳所敗,看著劉備草率的發動夷陵之戰呢?

其實,不是諸葛亮不想救,而是真的救不了。

這事,還得從當初劉備入川的時候開始說起。

赤壁之戰後,劉備在南方算是暫時站穩了腳跟,趁著曹軍大敗之際,迅速佔領了荊州四郡。自此之後,半生漂泊的劉備同志,總算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不過,荊州四郡,終究地盤還是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撐劉皇叔復興漢室的宏偉夢想。所以接下來,劉備集團將目光投向了西邊的益州。

當時的益州,由漢室的另一位宗親劉璋統領。照理來說,同為漢室,理應聯手抗敵才對。可是劉璋這個人,實在沒什麼大志向,甚至還想過直接投降曹操。可惜因為曹操當時沒有禮待劉璋的使臣張松,使得張松回到益州後,改勸劉璋交好劉備。後來,等到曹操要進攻劉璋的時候,劉璋覺得自己獨力難支,所以便請劉備入蜀,共退曹操。

劉璋沒想到,自己這次招來的,其實是更大的敵人。劉備本來就想著要進佔蜀地,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所以在接到劉璋的邀請後,直接帶上麾下大半精銳,欣然入蜀。

當然,劉備在積極開拓蜀地的同時,也不會犯下讓自己後方空虛的錯誤。當時劉備雖然帶龐統、黃忠、魏延等一大批能臣武將入川,但荊州這邊,還是留下了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一眾老底子鎮守荊州。有這樣一群人鎮守後方,荊州自然也是安全的。

但是,劉備入川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最開始的時候,劉璋本來是想讓劉備過來,幫他抵抗曹操,尤其是對付他的心腹大患張魯。結果劉備來了以後,根本不忙著對付張魯,反倒開始在本地拉攏人心,一副要徹底扎根的意思。

劉璋也不傻,自然看出劉備原來也沒安什麼好心,所以最終,雙方徹底撕破了臉。

就這樣,劉備由原本的暗取改為明搶。不過,益州好歹也是劉璋的老窩,憑劉備帶來的這點人,想要拿下益州,還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劉備開始向後方請求增援,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全都調到了益州這邊,全力對付劉璋。至於荊州那邊,則由關羽來負責。

隨著劉備從荊州抽調了大部分力量,此時的荊州,已經開始越來越虛弱。但因為當時蜀漢和東吳關係還不錯,雙方聯手的情況下,倒也能擋得住曹操,所以荊州暫時還算安全。

就這樣,在經過了兩年多的攻略之後,劉備最終圍困了成都,逼得劉璋不得不投降。隨著劉備逐漸掌控住益州,蜀漢政權開始走向國力最強的一個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劉備逐漸掌控了益州,孫權和曹操,都開始有點來氣了,都不願看著劉備這樣順利做大。作為盟友的孫權,首先從背後插了劉備一刀,用偷襲的方式拿回了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對於孫權的行為,劉備雖然憤恨,但受限於曹操的壓力,也只能忍了下來。

而北方的曹操,同樣不可能看著劉備就這麼輕鬆做大。在劉備拿下成都之後,曹操進擊漢中,直接威脅到了蜀地。為了保護蜀地的安全,劉備不得不調集大軍前往漢中地區,和曹操來一場漢中大戰。

漢中之戰,真的是劉備一生當中,最為高光的時刻。

劉備出身一般,輾轉半生,都沒有自己的地盤。直到赤壁之戰以後,才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然後開始慢慢做大,成為真正可以和曹魏、東吳分庭抗禮的力量。而在漢中大戰當中,劉備更是直接戰勝了昔日畏之如虎的曹操,達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巔峰。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成了名副其實的漢中王。

但是,這場漢中之戰,也埋下了後來夷陵之戰的隱患。

漢中之戰以後,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當時曹操主力無暇東顧,如果能夠拿下襄樊這個區域的話,整個荊州、益州、漢中、襄樊,就能連成一片。從此之後,蜀漢進可攻,退可守,戰略迴旋的餘地大大增加。

但是關羽唯獨錯估了一點,那就是他認為東吳不敢趁機北上,襲擊他的後方。所以關羽幾乎傾盡全力,進攻襄樊。襄樊一戰,也是關羽一生當中最為高光的時刻之一。水淹七軍,生擒於禁,成建制的俘虜了曹軍近三萬人。

在整個三國歷史上,成建制的俘虜三萬精銳,幾乎所從未有過的事情。關羽也因此一戰,威震華夏,甚至逼得曹操都不得不一度考慮要不要遷都。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孫權突然從背後捅了一刀。呂蒙白衣渡江,迅速佔領了關羽的後方。此時的關羽,雖然打贏了襄樊一戰,卻無力徹底攻下襄樊。最終,只能退守麥城,然後有了麥城之敗。

從劉備打贏漢中大戰,到關羽在麥城被生擒,這期間一共就只有四個月的時間,局勢實在是變得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

諸葛亮智慧過人,這確實不假。但是,不管諸葛亮再怎麼機智過人,他也不是神,無法做到真正的未卜先知。

在三國演義當中,襄樊之戰,是關羽按照劉備的意思發起的,出主意的人是諸葛亮。但是在正史當中,這其實是存疑的。從種種跡象來看,打贏了漢中之戰的劉備,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其實也已經到了極限,不大可能在這個時候下令,讓關羽接著打。所以,歷史上真實的襄樊之戰,極有可能是關羽自作主張。或者也有可能這本是一場局部衝突,結果陰差陽錯被打成了影響天下局勢的大戰。

而在這期間,諸葛亮一直身在益州。從荊州到益州,光是消息傳遞就需要不少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諸葛亮還來不及反應,所有的事情就已經結束了。

除此之外,就算諸葛亮反應過來,有沒有能力去救,其實也是一個問題。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軍事才能固然出色。但相較於他的軍事才能,諸葛亮其實更像是一個戰略家,更擅長於內政。此時的蜀國,剛剛經歷過兩場大戰,正是最為虛弱的時候。就算諸葛亮反應過來,也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集足夠的力量去援救。

至於後來的夷陵之戰,諸葛亮為何仍然沒有參與,原因其實就更簡單了。

因為此時諸葛亮在蜀國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內政管理者的形象,負責的是整個蜀軍的補給,以及益州的穩定。而且,諸葛亮一直是孫劉結盟項目的主要倡導者,其兄長諸葛瑾又在東吳身居高位。在這種對東吳的關鍵戰事當中,劉備不管出於哪種考慮,都不大可能帶上諸葛亮。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蜀國,瞬間由盛轉衰。蜀國的國力,本就是三國當中最弱的一個。在經過夷陵之敗後,從戰略上來說,已經再也沒有勝利的機會了。後來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其實也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舉動。北伐時期的諸葛亮,其實已經沒有了必勝的把握,只是在以攻代守,想要賭曹魏會出現失誤。

可惜,後來的曹魏,雖然也出現過一些小的失誤。但在整體上,並沒有犯什麼大的戰略錯誤。所以就算諸葛亮多智近妖,後來的幾次北伐,也只能以失敗告終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