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的十六年裡,為何司馬懿沒有對蜀漢進行任何軍事行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死後的十六年裡,為何司馬懿沒有對蜀漢進行任何軍事行動?

對劉備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劉備死前在白帝城托孤,將後主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希望他能好好輔佐劉禪管理蜀漢。諸葛亮對劉備赤膽忠心,自然不敢有負先主囑托,扛起了振興蜀漢的重任。他也知道劉禪不成器,所以在苦口婆心勸誡的同時,也開始了北伐中原的計劃,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替劉家恢復漢室江山。

不幸的是,諸葛亮碰上了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最終,他的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本人也累死在了五丈原。但令人奇怪的是,諸葛亮死後,作為老對手的司馬懿並未趁機滅亡蜀漢,在之後的16年裡,他也未對蜀漢進行任何軍事行動。難道是他良心發現了?還是諸葛亮死後,他這位軍事高手有了獨孤求敗寂寞的感覺,對蜀漢不再感興趣了?真相自然沒這麼簡單。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司馬懿不再攻打蜀漢的原因。

首先,為了讓魏國恢復國力。曹魏與蜀漢之間連年征戰,雙方都疲憊不堪,國力也在不斷衰退。要知道,曹魏的敵人可不止一個蜀漢,南方的孫權也在虎視眈眈。如果繼續征戰,拖垮了曹魏國力,那孫權或其他敵人必定會趁虛而入。好不容易諸葛亮去世,雙方都有了喘息時間,司馬懿自然不會繼續發動戰爭。

其次,司馬懿忙著干其他大事,沒空考慮蜀漢。諸葛亮病逝於公元234年,從公元234年-公元237年期間,曹魏都在恢復國力。公元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人攜帶書信印章去徵召遼東太守公孫淵。由於公孫淵之前曾與東吳拉拉扯扯,所以懷疑魏明帝派毌丘儉來是為了捉拿自己,所以他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之展開

在打退毌丘儉後,公孫淵自信心爆棚。不僅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設置百官,而且還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于印綬,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引誘鮮卑人騷擾中國北方。魏明帝自然不允許公孫淵這樣猖狂,所以於公元238年召回了太尉司馬懿,讓他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司馬懿的對手一向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天才人物,對付起沒見過世面的公孫淵,還不是小菜一碟?沒多久,公孫淵便全軍潰敗,他本人與兒子也被司馬懿斬首。

遼東這邊剛剛安定,司馬懿便接到魏明帝的另一份緊急軍報。原來,魏明帝要不行了,司馬懿被命令火速趕回宮中。司馬懿快馬加鞭,星夜兼程地趕到皇宮時,終於是趕上了見魏明帝最後一面。就像劉備在白帝城托孤那樣,魏明帝也拉著司馬懿的手說:「我不行了,以後朝廷之事就交給你了。你與曹爽要好好輔佐少子。」司馬懿點頭稱是。

在魏明帝剛病逝的那段時間內,司馬懿還能與曹爽和諧相處。但隨著曹爽權力的與日俱增,再加上他身邊謀士參謀的慫恿,曹爽漸漸與司馬懿產生了爭權奪利之心。很快,司馬懿被明升暗降,架空了。此時的司馬懿,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從曹爽手中奪回大權,哪還顧得上蜀漢?經過數年的韜光養晦,司馬懿終於抓住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鎮壓了曹爽,重掌曹魏大權。

最後,留著蜀漢當作保命的王牌。中國古代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司馬懿一旦滅亡蜀漢,那他基本就失去了利用價值。沒有價值的司馬懿,會被曹魏皇帝和宗室輕易宰殺。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命,司馬懿也不能滅亡蜀漢。況且,在司馬氏父子眼中,失去諸葛亮的蜀漢,根本不值一提。

最明顯的證據,便是蜀漢滅亡後,劉禪曾問司馬昭:「你們之前為何不動手?」司馬昭笑著說:「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也就是說,在司馬氏父子看來,以劉禪的才能,即使諸葛亮活著,也不能長久地輔佐他,更何況是遠遠遜色於諸葛亮的姜維?即使放任蜀漢不管,劉禪也終究會帶著蜀漢走向滅亡。既然如此,又何必浪費精力去對付蜀漢呢?再說,蜀漢的地勢一向易守難攻,在時機未成熟前,他們也不願再浪費兵力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