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貨幣政策是怎樣的?劉巴鑄錢為蜀漢帶來了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的貨幣政策是怎樣的?劉巴鑄錢為蜀漢帶來了什麼?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巴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都說津巴布韋幣的面值誇張,其實我們的祖先們,早就掌握了鑄大錢的精髓。三國時期,除了曹丕以外,另外兩位君主,在這方面的造詣都是非常深厚的。

劉備是泥腿子出身,張飛賣了山莊和肉鋪,成為了第一位投資人。徐州首富糜竺、糜芳兄弟,不光賣了家產,還搭上了一個妹妹,成為了第二位投資人。

等到了荊州以後,可是這兩筆投資的回報週期實在是太長了,20多年以後,劉備的事業才有了飛速發展。但是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沒錢!

曹操發展事業靠盜墓,孫策發展事業靠搶掠。劉備既要發展事業,又不敢盜掘漢朝祖先們的墓,更不可能為了發財,破壞他收買人心的策略。這可為難了!好在這個時候,劉備遇到了三國著名的財會專家劉巴。

劉巴的招數很簡單,那就是鑄錢,而且是鑄大錢!啥是大錢?也就是面值比較大的錢,比如說過去只有10塊20塊面值的錢,現在一下子給你鑄100塊,200塊的錢。但是呢,鑄錢的成本並沒有增加。

一、劉巴鑄大錢,把蜀地的部分老百姓給坑慘了。

劉巴自認為很聰明,當時劉備經濟拮据,他便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自打漢武帝發明五銖錢以後,這玩意兒就成了漢朝的硬通貨,任何貨幣都比不上五銖錢實在。

為啥?因為五銖錢的重量真的有五銖,也就是說貨真價實!那時候的貨幣,就是看重量說話的。所以五銖錢深入人心,讓人覺得沒有被忽悠。

劉巴的構想是,鑄造直百五銖,也就是面值價值100枚五銖錢的錢幣。但是它的個頭重量,卻只比五銖錢大那麼一丟丟,也就5倍左右的重量。

也就是說,劉巴用鑄造出來的一枚直百五銖,就可以換取老百姓手裡100枚五銖錢。這事兒可就鬧翻天了!因為直百五銖壓根就不值100枚五銖錢的價格,純粹是劉巴和劉備私底下定下的價值罷了。

畢竟天下三分,五銖錢可以在三國流通,而直百五銖,簡直就是個笑話。但是沒辦法,老百姓生活在軍閥的壓迫之下,只好心甘情願地拿自己的五銖錢去換直百五銖。

這麼一來,劉備的府庫的確是裝滿了,可是老百姓們的腰包也都被掏空了。因為劉備可以用5枚五銖錢,熔了再造出一枚直百五銖,這麼一來就可以再次換取100枚五銖錢。

時間長了以後,老百姓手裡可就出現大量的大面額貨幣,過去1碗麵可能只需要1枚五銖錢,現在1碗麵,就需要1枚直百五銖了。

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捨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三國誌》

物價就是這麼被抬上來的,如果沒有合理的措施來改善這一問題,那蜀漢早晚會崩盤。為啥?因為蜀漢的韭菜是有限的,可軍閥們的貪心是無限的。那麼蜀漢是怎麼改善這一問題的呢?

二、蜀漢的貨幣政策,還真的是三國最成功的。

別以為蜀漢的經濟就這麼崩盤了,劉巴有的是辦法。他在提出鑄造直百五銖的時候,同時也提到了解決經濟崩盤的方案,那就是後面這句話了:

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通過政府宏觀調控,來平衡物價。這話看起來就是一句大空話,怎麼個宏觀調控呢?

這個過程,說實話,我們還真的找不出具體的方法。不過結果卻很明顯,蜀漢的經濟政策成功了!蜀地的老百姓並沒有因為鑄大錢而變得一窮二白。從史料中我們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第一,直百五銖成了國際流通貨幣。

首先曹魏和東吳,都有使用直百五銖的情況。這就比較有意思了,難道自己國內不能鑄錢嗎?非要用敵國的貨幣?

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以後,那麼蜀漢的經濟危機,也就轉嫁到了曹魏和東吳。這就好比現在老美在國內不斷給老百姓免費發錢,最終買單的,卻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平攤下來,這點錢也就不算什麼了。

第二,蜀地百姓沒有反對的情況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入川以後,發行了如此剝削百姓的貨幣,不僅沒有遭到強烈反對,反而能夠順利推行下去。

這事兒也真的奇了怪了,歷史上沒有任何蜀地百姓因為直百五銖而造反的記錄。陳壽本人是蜀地官員,他在寫《三國誌》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提及,可見是真的沒有相關情況發生。

要我看,劉備當時在鑄大錢的同時,保證了基礎物價的問題。也就是通過宏觀調控,使得老百姓的糧食價格保證了穩定,並沒有跟著瘋漲。

普通老百姓只想要吃喝,那不會受到多大影響。但是有錢人想要買房買車買商舖,那麼對不起,價格是相當高的。而且丈母娘還非要這些東西,才肯嫁女兒。

所以說劉備鑄大錢的背後,其實剝削的是中產和富人,對基層老百姓的影響,不會太大。而中層和富人們,都是非常惜命的,他們才不會跟劉備硬扛呢!

總結:劉備手握硬通貨蜀錦。

孫權那邊跟劉備學習鑄大錢,結果這哥們更黑心,出現了大泉當百、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等劣幣,結果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這才用了蜀地的直百五銖和過去的五銖錢。

曹丕那邊的確沒有鑄大錢,可是他三次恢復五銖錢的使用,都沒能穩定物價。結果直接放棄鑄造貨幣了,民間一度出現以物易物的現象。

只有蜀漢的貨幣成了國際流通貨幣,我認為蜀錦的作用功不可沒。在《諸葛亮集》裡,就有這樣一段記載:

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也就是說當時蜀漢老百姓和朝廷都很窮,解決軍費問題只能依靠蜀錦。蜀錦在三國是國際流通物品,曹魏和東吳想要得到蜀錦,就必須要拿錢來換。

這麼一來,蜀錦就跟儲備金一樣,成為了蜀漢貨幣價值的保證。也就是說不管啥時候,蜀漢的直百五銖,都能換來硬通貨蜀錦,那曹魏和東吳,自然也就放心大膽地用直百五銖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