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為何不擒殺劉備,現在權威的解釋,都雲三國誌的這樣一段話: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火燒連營後,陸遜指揮東吳人馬,對劉備進行了瘋狂的追擊,幾乎在馬鞍山生擒劉備,劉備靠傅彤,程畿等人以命相搏,才僥倖突出重圍,退入白帝城。當此時,白帝城離巫縣不過百餘里,我國偉大的詩人李白先生突然聽到自己被特赦的消息,高興的大聲吟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大概白帝到江陵城有千餘里,那夷陵到白帝城也有八九百里,從夷陵追到巫縣,再到南山,已經追了六七百里了,還差那一兩百里?
然而,先主傳裡陸遜的態度突然180度大轉變。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
已經要準備進攻白帝城了,如何又突然間收兵還巫?而且陸遜還堅決否定了潘璋,宋謙,徐盛等人的殺入白帝,擒獲蜀漢領袖的光輝計劃。
老實說,潘璋,宋謙和徐盛還都是有一定的實力的,他們能做出這個結論,和蜀軍當時確實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有很大關係。
攻入白帝,抓獲劉備,這可是一件揚名華夏的天大的功績,難道陸遜不想把這頂光環光榮的頂在自己的腦袋後?
你要說曹丕大合士眾,這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東吳那邊也早知道了,相信,在夷陵之戰前,在長江防線上,東吳也早已經佈置好人手了,呂范,朱桓,諸葛瑾,都各就各位,嚴陣以待。
從巫縣到白帝,路雖然有些難走,幾天還是到的了的。把劉備抓獲,再回軍抵禦曹魏,時間上認為來得及,既然前面已經不顧曹魏可能發起的攻擊,一路對劉備進行窮追猛打,還差這幾天時間?
那是孫權,陸遜想放劉備一馬?
可能嗎?話說孫仲謀和劉皇叔,在赤壁之戰的蜜月過後,特別是劉皇叔成了孫仲謀的妹夫後,兩個人就不斷的冷戰,口水戰,然後發展到兵戎相見,後來,孫仲謀還指使小弟陸遜和呂蒙,殺害了劉皇叔的二弟關羽,殺人兄弟的事情都做出來了,孫仲謀沒有任何要放劉皇叔一馬的主客觀因素。
陸遜呢?有些資料傳言陸遜和孫尚香時常的眉來眼去,結果,孫權卻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陸遜,讓陸遜有些失落。其實孫策和大喬生的女兒,那遺傳了良好的基因,能差哪裡去,陸遜也沒什麼好失落的,但不管怎麼說,反正,陸遜看劉備是非常的不順眼的,好像劉備把他的心愛的女人搶走了似的,因此,在馬鞍山下,陸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這哪裡有一點想放劉備一馬的跡象啊!
然而,最終,陸遜還是拉了一票人,如朱然,駱統等將領,說服了孫權,不攻白帝城,收兵還巫。這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折回來,看看夷陵之戰前,劉備的舉動。劉備發動伐吳之戰,遭到了他有生以來最多人的反對,可是,劉備為了報仇血恨,仍是執意開動了戰爭機器。
但是,從劉備的戰略部署來看,我們說他雖然在情感上被仇恨左右,但在理智上,還是保持了他一貫的清醒作風。
雖然,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蜀漢的一等一的人才迅速的凋落,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法正黃忠接著過世。
天不佑漢啊!
但劉備還是依照老風格,大膽啟用新將領。有人說,劉備伐吳,用了馮習,張南,吳班,黃權等人,是因為他不信任諸葛亮,趙雲,馬超等人。
說劉備不信任馬超,個人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諸葛亮和趙雲,劉備不信任,完全沒有依據。
當年,劉備入川時,關張趙,諸葛全留在荊州,而帶黃忠,魏延,霍峻,龐統等入川,難道是因為劉備當時就已經不信任關張趙,諸葛了?
可以大膽的假設,如果夷陵之戰,是劉備獲勝,那麼,馮習和張南完全有可能成為黃忠和魏延第二。
馮習張南年輕時隨劉備入蜀,輾轉征戰,前後十年,積累了不少的作戰經驗,馮習和吳班在巫縣曾破吳將李異,讓蜀漢取得開門紅,一路將戰線推進到了夷陵。
起初認為趙雲沒有參加伐吳之戰,主要原因就是他當面直諫,和老大唱反調,言之鑿鑿,劉備很不高興,棄之不用。
但現在仔細想了想,不對,為什麼,劉備對趙雲並不是棄之不用,從雲別傳可以看出,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江州什麼地方,大概就是現在的重慶。
江州往東過臨江到奉節,出奉節,不過百餘里,就可以攻擊東吳控制的巫縣。
江州往南,可以到達南中,當時,南中不穩,越巂,牂牁,建寧都時有動亂。
江州往西往北,可到成都,若是蜀漢首府有出現不穩定情況,可隨時增援。
可以說,江州這個地方,在蜀漢,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江州都督,查了一下,在章武前後,是費觀,費觀的家族是江夏的大族,和劉焉家族也有親戚關係,可以說,費觀在蜀漢還是有一定勢力的,後來,家族也出了一個高官,蜀漢大將軍費禕。
但是,劉備東征前,還是決定讓趙雲督江州,可見,劉備對趙雲的信任,江州可以說是連接成都和白帝巫縣的必經之路,試想,如果劉備兵敗白帝時,趙雲在江州反叛,那劉備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董卓當時重用呂布,然而,當他在未央殿前遭遇不測時,大呼:吾兒奉先何在?速來護駕!
旁邊轉出驍將呂奉先,這個呂溫侯,董肥豬一直把他當心腹,結果呂布果斷的喝道:有詔討賊,手起刀落,立斬董肥豬。
可見,背叛你的人,常常是你自以為最信的過的人!你風光的時候,這種情況是看不見的,而在你危難的時候,第一個往井裡丟石頭的,常常就是你認為是心腹的那一個。
常山趙子龍和劉備唱反調,劉備為何還敢將督江州的重任托付給趙雲?可見,劉備深深懂得什麼叫忠言逆耳,趙雲雖然當面和他唱反調,並不妨礙劉備對他的信任,相反,劉備還將督江州的重任交給了趙雲。
進一步分析,我們看到,劉備222年8,9月間,已經退回白帝,而諸葛亮卻在223年2月才從成都來到永安和劉備會合。
諸葛亮一直窩在成都幹嘛,要造反啊!
恰恰相反,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大概是劉備讓孔明督辦建造蜀宮,殿廟等各事宜,另外,諸葛亮一直在成都,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協助太子鎮守成都,威懾異己分子。等到諸葛亮離開成都後,漢嘉太守黃元立刻造反,當然,諸葛亮早就布了親信楊洪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當即遣將軍陳曶、鄭綽擊敗黃元,斬之。
從222年8月到223年2月,整整半年,諸葛亮就那麼放心的讓劉備在前線白帝城而不擔心嗎?
諸葛亮不擔心,因為他知道,此時,在劉備的身旁,有一個人,叫做常山趙子龍,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對趙雲的評價是征南厚重,只有短短四個字,卻讓東吳的天才少將軍陸遜眼睜睜的望著自己垂涎三尺的劉備在白帝城中,卻不敢再進兵半步。
誠然,不認為趙雲當時的兵力,能夠完全擊潰士氣正高漲的東吳兵馬,然而,厚重的趙雲,率所部精兵守衛白帝城,你陸遜想在短期內攻陷白帝城?
不可能!
漢中之役後期,曹操前鋒軍人多勢眾,幾圍趙雲不得,反被趙雲用疑兵擊敗,趙雲行事厚重,是劉備很早就認可的。
陸遜喜歡的孫小妹經過計劃,想把阿斗帶到東吳當人質,結果,還是沒逃過趙雲的火眼金睛,勒兵截江,奪回阿斗。
陸遜這個人,我們說他在東吳有周瑜,魯肅和呂蒙這批前輩在時,還不能顯山露水,空餘時間頗多。
然而,小伙子也不閒著,很勤奮,有理想,在孫尚香在公安時,他一定是隔三差五的,有空就去竄門,說是要看望孫小妹,主要目的,他是來摸關張趙,諸葛的底的。
後來,陸遜對關羽的綜合分析,精準無比,那沒有下一定的工夫是做不到的。
他定然是給這四個人都開了專門的檔案,因此,當他知道趙雲進兵到永安時,他明白了,擒獲劉備的夢想從此破滅。
因為,永安如果不能一戰而定,而是如夷陵之戰,難解難分,打上幾個月,那麼,到時可就騎虎難下了,如果曹魏此時攻擊江陵,關羽的悲劇,看來要重演在自己的頭上了,陸遜畢竟比潘璋,宋謙那夥人智商高一個檔次,於是,腦袋一轉,假意推說曹魏要來進攻,見好就收,其實當時,東吳若再往永安推進,真的很可能重現關羽的結局。
而劉備為什麼到了白帝就不繼續退回到成都,不是更安全?
要知道,劉備被陸遜從夷陵追在屁股後面,一路逃了六七百里,來到白帝,精神上應該是極度緊張,陷入草木皆兵的狀態,然而,劉備呆在白帝不走了,如果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很安全了,他會呆在白帝城嗎?
劉備呆下來了,因為,他知道,那個「子龍不棄我走也」的昔日當陽長阪英雄,已經率精兵來到永安,自己不必再驚慌失措的疲於奔命了。
而此時,孫權竟然主動派遣使者求和,從一開始拚命追殺劉備,到一轉眼的遣使求和,碧眼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家啊!
他自然不是真心想講和,這一次,曹魏向他開炮,碧眼兒正疲於禦敵於國門外,他聽說劉備在白帝城不走了,怕啊!怕什麼,劉備敢光明正大的在白帝城吃睡,白帝城中定然有精兵猛將,如果此時蜀兵再次出川,縱然只是虛張聲勢,也必定給東吳造成莫大的恐慌。
可見,趙雲之所以沒有參加夷陵之戰,不是因為劉備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了,相反,劉備雖然親自率兵伐吳,然而,益州的戰略佈署,一清二楚,馬超和魏延北面防魏,諸葛亮和太子鎮守成都,趙雲督江州,因此,雖然有夷陵之慘敗,蜀漢卻沒有發生多大的混亂。
其實,趙雲若是參加了夷陵之戰,也不可能改變大局的。想到了後來的苻融,苻融是苻堅的弟弟,更是得力助手,苻堅執意要南征東晉時,苻融幾乎是哭諫不可啊!
結果還是隨軍出征,終沒於亂軍中,是挺可惜的!項羽說的: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套在苻融頭上,可也!
其實,劉備和苻堅相比,劉備還是幸運的,諸葛亮,趙雲等都忠心耿耿,如果諸葛亮和趙雲像慕容垂,姚萇之流,恐怕,就不會有我們熟知的三國了,也不會有我們熟知的三國群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