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否真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進曹營時真的一言不發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徐庶是否真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進曹營時真的一言不發嗎?

你真的瞭解徐庶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大家都很熟悉一個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也引申出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諺語,那麼徐庶當年進曹營真的一言不發嗎?

徐庶生卒年不詳,我們不知道他在曹營了多少年,至少曹操死後,曹丕還任命他為御史中丞,說明當時他還活著。徐庶建安十三年(208年)入曹營,擔任御史中丞是黃初四年(223年),數年後的太和二年(228年)他還健在,諸葛亮還感歎他的職位低,是不是曹魏的能人太多了。也就是說他在曹營的時間至少二十年。這二十年的時間也許更長,一句話都不說還能當官,顯然不現實。

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三國時期的人物形象都是宋朝以後形成的,宋朝和三國本來沒什麼關係,可是卻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宋朝失去了一項很重要的東西,很多人會說是燕雲十六州,不是地盤,是個物品,是個傳承了一千多年的東西,皇權的象徵,它就是秦始皇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夏商周以九鼎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可這東西太重攜帶也不方便,秦昭王當年移鼎的時候還弄丟了一個,而且秦武王當年也是因為舉鼎死的,鼎對於秦人不是什麼好東西。秦始皇本人也不想和前代一樣,所以就讓人雕刻了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秦朝雖然就十四年的時間,可是傳國玉璽卻被人們視為神物,代代相傳,改朝換代必須要有。王莽篡漢的時候,太后王政君因氣憤摔壞了玉璽一角,之後王莽讓人用金鑲玉的技術給修復了,一個角成金子的了。董卓西逃,傳國玉璽落入孫堅之手,之後袁術就因為擁有玉璽而稱帝,之後玉璽回歸漢獻帝劉協,這之後玉璽一直是正統的象徵。東晉一直掌握著玉璽,所以南北朝時期南朝一直被視為正統,不僅中國人這麼看,周邊的屬國也是這麼認為的。唐朝末年這塊玉璽的命運出現了大轉折。

玉璽在唐朝滅亡後就傳給了後梁,後梁亡後傳入後唐,後唐末帝李從珂攜玉璽自焚,至此傳國玉璽下落不明。一千年以來多次有傳國玉璽出世的傳聞,都被證實是假的。宋朝就因為沒有玉璽,所以會讓人覺得得國不正,所以宋朝的皇帝和大臣們就開始琢磨,要換一種方式讓人們轉變對正統的看法,要不自己的天下就不穩了,很容易就不是大宋而是後宋了。

宋朝開始強調皇帝個人的德行了,把帝德放在了第一位,這也成為大宋官家自己的必修課,必須要有德行,要有涵養。宋仁宗被人吐了一臉吐沫星子也不生氣,這就是德行高尚了。三國時代本來曹魏是正統,可宋朝就說劉備建立的蜀漢才是正統。曹操是個道德敗壞的傢伙,一直想篡奪大漢天下,而劉備卻是大漢皇叔為了大漢嘔心瀝血。所以那個年代跟著劉備的都是好人,跟著曹操那就是助紂為虐。徐庶的經歷剛好被這些人利用,把他塑造成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物,這樣有利於統治。

這也是欺負老百姓無知,老百姓肯定不會想到徐庶會在曹營待了二十年以上。要是知道,肯定就該想了為啥他不逃跑,單純的人肯定說,他是文人手無縛雞之力,怎麼跑,又不是關二爺千里走單騎。這還是不瞭解歷史,徐庶早年可是殺過人的,就因為殺過人所以才改名的。也就是說二十年的時間想跑機會太多了,不說別的,光赤壁之戰那亂乎勁,曹操都快沒命了,誰還管徐庶一個不顯眼的人。

其實徐庶不回到劉備身邊,跟劉備有關。劉備的確禮賢下士,可劉備有個毛病喜新厭舊,他得到諸葛亮的時候覺得如魚得水,後來發現了龐統的才能,又覺得龐統能力強,就冷落了諸葛亮,得到法正後也是這樣的。而且劉備喜歡什麼,喜歡的是美女和犬馬,根本就不是胸懷天下之人,徐庶也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他知道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勢必會冷落自己,而且他和諸葛亮相交多年,深知諸葛亮為人。諸葛亮的確有才,不過諸葛亮也是個嫉賢妒能的人,你看荀彧能向曹操推薦郭嘉等人,諸葛亮你見他推薦誰了,龐統那是自薦,托他幫忙,他是怎麼幫忙的,不是冷落了人家數月。徐庶根本沒法和諸葛亮共事,蜀漢得到諸葛亮是幸運也是不幸,這真是成也諸葛亮,敗也諸葛亮。

徐庶本來也想在曹操帳下有一番作為,可是時機不對,曹操沒發現這個人才。曹操首先謀士參謀眾多,深受其信任的不多。東漢末年是個講家世的時代,曹操手下的謀士參謀大多也是名門望族,像荀彧就是。荀彧出身好,跟曹操的早,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把他譽為張良一樣的人物,之後荀彧舉薦郭嘉、戲志才等,均受到重用。曹操生性多疑,對於投降過來的人都不太信任,這些人要幹出來點業績才會得到信任,可惜徐庶沒機會展示自己。

徐庶跟曹操的時候也是曹操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了,赤壁之戰傷亡慘重,在西北又被馬超打得割須棄袍,這種時候謀士參謀都會被埋怨的。你想赤壁之戰時,程昱這樣跟著曹操一二十年的人提意見曹操都不聽,你這剛跟了沒多久的人提意見曹操會聽?劉備那是個沒謀略的傢伙,來個謀士參謀肯定能忽悠他,曹操自己也懂謀略,對付這樣的主子很難的,司馬懿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出謀劃策的,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徐庶應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曹操死後,曹丕提拔徐庶擔任御史中丞,這可是御史台的實際負責人,御史大夫成了榮銜,不管實事,御史中丞才是御史台真正掌權的人。這個官可是專門說話提意見的,你要是當御史不說話,那其他官員也會彈劾你,說你不稱職。這就說明徐庶在曹丕的眼裡徐庶是個正直敢言的人。別以為曹丕是昏君,曹丕還是一位很不錯的皇帝。而且如果是昏君,就不設這些提意見的官員。

其實諸葛亮感歎人家徐庶是不受重用,我覺得就是在那酸。你是丞相,看啥職務都低,你也不看看御史中丞在文官隊列裡有幾個比他高的。如果徐庶還在蜀漢,我看他未必能當這麼高的職務。你們沒看李嚴都是托孤大臣了,還被諸葛亮壓制的只能去運糧草,徐庶能有什麼好的前途。人家徐庶生活得很好,根本沒想過來蜀漢。當然那時候馬謖也死了,諸葛亮意識到了蜀漢缺乏人才,為時已晚,早幹嘛去了。

三國時期人們認為是很精彩的,可惜史料匱乏,《三國誌》裡很多人的敘述都很簡略,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人物形象在正史中都很單薄,甚至寥寥數筆而已。這也給了宋朝的官府愚民了可能性,你要是記載得很清楚,那很多學子該不相信了。徐庶的事跡我們在史書中看到的也很少,徐庶本人在《三國誌》裡沒有單獨的傳,我們只能看到他的側面。

徐庶沒得到重用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曹操就是為了雪藏他,認為我就是不用你,也不能讓你去幫別人。劉備的優點是手下的猛將各個一個頂好幾個,可是沒謀士參謀,這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代表。劉備一直很被曹操重視,所以曹操很關注他的成長。諸葛亮不是他不挖,而是諸葛亮自己有私心。諸葛亮如果跟了曹操,也不見的就受重用,他大哥跟了孫策,也是在東吳很多年才得到重用。諸葛亮想要得到的是一下子就成名的路,所以他選劉備這樣缺乏智囊的人。

徐庶本人的才華也許沒有演義裡那麼高,連環計其實很容易看出來,這一點不能說明他計謀很高,雖然曹操之後一直走下坡路,可是也不是沒機會獻計謀的。我剛說過他和司馬懿很想,我覺得他的計謀也就和司馬懿差不多。司馬懿在曹操手下的謀士參謀裡那可不值一提,曹操壓根就沒正眼看過他。他之後能成功也是和敵人力量變弱了有關。徐庶如果和司馬懿的才智相當,那在曹操手下的確難出名。

還有就是曹操雖然唯才是舉,可那個年代的大環境還是靠家庭出身的,徐庶這樣的寒門還是很難被人看重的。其實徐庶應該向程昱學習,做個文武雙全的人,也許會在歷史上更出彩。徐庶的名字出現在了曹丕的《勸進表》上,更說明他早就是曹丕的人,所以曹丕即位就提拔了他。說明徐庶在曹營是一直為自己找出路的。

三國時代其實跟著誰都是找工作謀出路,沒有什麼忠不忠,你說曹丕篡漢是奸,那劉備假傳漢獻帝劉協死訊,登基稱帝難道就是對的了。我們不要被後世朝代的洗腦話語給蒙蔽了,看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還是放到那個年代去看的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