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為何投靠曹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誌》裴松之注引《魏略》
《三國演義》記載,徐庶投靠劉備以後為劉備出謀劃策多次打敗曹操。曹操手下謀士參謀程昱獻計軟禁了徐庶的母親,想讓她勸說徐庶投靠曹操。徐母拒絕以後,又偽造徐母書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臨走之時,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得知被騙以後,發勢不為曹操設一謀。
然而在《三國誌》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為他的母親被曹操追獲,主動離開劉備去投靠曹操的,而且並非臨走才推薦諸葛亮,早在跟隨劉備之時就已經推薦了諸葛亮。
魏國人才太多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歎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三國誌》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北伐,出擊隴右,聽說好友石韜的官位只不過是郡守、典農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過是右中郎將、御史中丞,感歎道:「魏國難道是謀士參謀太多了麼!為什麼不重用他們兩人呢?」蜀漢人口只有魏國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佈比例是均勻的,魏國人才出現的幾率是蜀漢的五倍,人才自然遠遠多於蜀漢。曹魏有謀士參謀賈詡,荀彧,荀攸,劉曄,司馬懿,蔣濟,董昭,程昱,楊修,陳群等等。能力與徐庶相當的人比比皆是。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劉備,或許能夠得到重用。但是跟隨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而且當徐庶投靠曹操之時,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劍指荊州,徐庶已經沒有多少表現的機會了,而且他的陣營已經有不少謀士參謀了,自然不差他一個,論資歷,也遠遠比不上早年跟隨曹操的謀士參謀。而徐庶跟隨劉備之時,劉備恰逢顛沛流離客居荊州之時,手下根本沒有像樣的謀士參謀,徐庶自然得到劉備重用了。
徐庶的真實能力存疑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國誌》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的不失為一代奇才。跟隨劉備以後,破曹仁八門金鎖陣,獻計奪取樊城,玩弄曹軍於鼓掌之中。離開劉備跟隨曹操以後,又在赤壁之戰識破龐統的「連環計」。然而徐庶在《三國誌》中,卻只有三次記載: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為朋友殺人,之後棄武從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劉備以後,推薦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追獲,離開劉備投靠曹操。
這僅僅這幾次記載並沒有說徐庶有用過任何謀略,甚至翻遍史書,都找不到徐庶獻計的任何記載。徐庶不為曹操獻計,難道也不為劉備獻計麼?
就連徐庶的好友諸葛亮,評價徐庶也只是說,你可以去當刺史郡守。而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管仲、樂毅的人物呀,可見在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遠遠比不上他的,諸葛亮「觀其大略」,徐庶卻是和普通人一樣「務於精熟」這境界差距也是明顯的。
徐庶的出身問題
雖然曹操提出「唯才是舉」,主張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但是曹操這個舉措不過曇花一現,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魏國的用人舉措已經從「唯才是舉」改成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後「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會受到重用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只不過是美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