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著名將領西涼錦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著名將領西涼錦馬超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西涼錦馬超」在《三國演義》裡面是很出彩的,反隴西、據渭水,打得曹操割須棄袍,扎得許褚滿身槍眼,後來救西川又和張飛挑燈夜戰,忠孝人皆敬仰,威名雄於天下,千古著名將領,超之謂也。不過馬超這一輩子也真夠慘的,先是老爹和兄弟讓曹操下毒手砍掉了,接著反西涼先贏後輸,與韓遂決裂,實力大損。才想捲土重來,就在冀城中了楊阜的詐降計,一門老幼全被殺死。南投張魯不受信任,進退無門才歸附劉備。本來以為這樣可以得報大仇了吧,可惜終於身居閒職,鬱鬱而終。一代英傑,命運捉弄,落到這般下場,也足以掬善良的人們一捧同情之淚了。只可惜後人偏偏並不善良,更不幼稚,碰巧還在史書上看到了馬超的真面目,所以張口評論馬超的悲慘遭遇,只有兩個字:「活該!」為什麼活該呢?還得先從他老子馬騰談起。

演義中的馬騰,是西涼太守,漢室的忠臣。其實漢朝根本沒有西涼郡,又怎麼會有西涼太守?——那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行政區劃。《典略》載:「(馬騰)字壽成,馬援後也。」但是伏波將軍的這一支到他已經衰弱了,貧困得不得了,馬騰年輕的時候,基本靠砍柴為生。好在他「為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是個當兵的好材料。靈帝末年,涼州百姓王國(注意,這個王國是人名)等聯合氐、羌等部族受壓迫人民反抗刺史耿鄙的暴政,耿鄙招募新兵去鎮壓,馬騰就在這個時候參了軍。因為他做戰英勇,很快就升為軍司馬,但不久軍隊嘩變,他反而投靠王國,並且和另外一股造反勢力韓遂相聯合。兩幫人整合了一支大軍向長安進發,結果被剛才執掌了朝政的董卓打得大敗。才回到西涼,內亂就開始了,馬騰、韓遂先是共同廢了傀儡主子王國,接著互相又大打了起來,韓遂「殺騰妻子,連兵不解」。建安初年,曹操為了暫時安定隴西,派司隸校尉鍾繇和涼州牧韋端化解韓、馬二人的冤仇。馬騰正在慘兮兮打不過韓遂,乾脆自請東附。於是允許他駐紮在司隸西部的槐裡,並且「拜為前將軍,假節,封槐裡侯」。咱們且不管馬騰的起兵究竟是兵亂呢,還是起義,總之要說這樣一位造反者對漢朝忠心耿耿,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馬騰的兒子馬超沒有跟老爹一起到槐裡去,仍舊駐紮在西涼,並且還和仇人韓遂勾勾搭搭。這裡就要說到他的不忠不孝了。演義上是曹操先殺死馬騰,馬超才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造反的,但是歷史上的事件發生次序卻完全相反。建安十六年,曹操準備討伐盤踞漢中的張魯,先命司隸校尉鍾繇帶兵前往長安做戰前準備。馬超、韓遂,還有其他的許多西涼割據勢力,比如楊秋、李堪、成銀等,認為鍾繇是來襲擊自己的,於是先下手為強,聯合造反,殺奔長安而來。

從當時形勢來看,曹操確實不可能在沒有平定涼州的前提下,就冒然兵發漢中。但是為了盡快在西線打開局面,曹操很可能用安撫和收編的辦法來對付隴西群豪。但是韓、馬這樣一動,就迫使曹操必須武力解決涼州了。馬超等人不是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就是對形勢分析錯誤,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之產生。並且,這種舉動導致的另外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馬騰之被殺。明明老子在人家手裡,還敢造反,從這點上來看,說馬超是梟雄或許可以,說他是孝子,可就完全驢唇不對馬嘴了。

在《魏書·;張既傳》裡面,裴松之附了一段引自《魏略》的閻行的故事,裡面提到馬超起兵,簡直讓人噁心。閻行,後改名閻艷,字彥明,是韓遂的女婿,為人驍勇。當他還不過韓遂手下一個無名小將的時候,韓、馬相攻,「(閻)行嘗刺(馬)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用斷折的矛柄擊打馬超的脖子,幾乎把馬超打死!建安十四年,閻行被派往曹操處,回來就勸說韓遂送兒子到許都做人質,而同時他也請求曹操給他爹一個宿衛的名號,留在許都。馬超造反的時候,據說韓遂正在外面打仗,初始並不知道,回到根據地一看,耶,怎麼他們扯著我的旗號已經起兵了?馬超還編瞎話騙韓遂,說:「前鍾司隸(鍾繇)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覆信也。」——「鍾繇要我逮捕你,這種傢伙怎麼能相信?」接著,還說了一段絕對無恥的話。馬超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也就是說:「我不要老爹啦,您就是我的老爹呀;您也別要兒子啦,我就是您的兒子啊。」這叫什麼話?!如此無恥無良的話,就是出於很多人都敬仰的後來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馬超之口嗎?!這段話說明,馬超明明知道自己這麼一反,老爹馬騰在關中會落個什麼下場。他不是沒有想到,也不是形勢所逼,也不是心存僥倖,他是一心一意要扔了老爹,認仇做父了!

兩軍在渭水邊排開陣勢,曹操還想和平地解決問題,終究敵人是少一個比多一個好,他就把韓、馬二人叫到陣前打話。就在這種情況下,「許褚裸衣戰馬超」的故事就上場了。讓咱們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太祖(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許)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哪裡有什麼數十合大戰,其實是馬超想偷襲捉曹操,結果被許褚一瞪眼,就害怕得不敢動了。

西涼兵戰鬥力很強,當時曹軍中普遍存有畏敵的傾向,都說:「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曹操卻不擔心:「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他想一戰基本解決涼州問題,於是故意示弱,使西涼各軍以為曹軍不足慮,紛紛來援,然後切斷敵人的後路,在渭水邊展開決戰。馬超大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被曹操拒絕了,於是又「固請割地,求送任子」,打算送兒子去做人質。曹操這下算徹底看清了所謂「錦馬超」的真面目——這種傢伙怎麼能夠信任呢——於是假裝同意,卻暗中離間馬超和韓遂的關係,馬超一敗再敗,被迫向西逃竄。

曹操追趕馬超到安定的時候,突然傳來蘇伯在河間造反的消息。曹操倉促回軍,馬超捲土重來,「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漢中張魯派大將楊昂幫助馬超,合軍萬餘,進攻冀城。涼州從事楊阜等募兵死守,整整七個月救兵不至,刺史韋康等被迫請和,打開城門。誰料馬超一進城,立刻教唆楊昂殺死韋康等——所謂殺降不祥,馬超很快就要嘗到其中的苦果了。

後面的故事,往往被看演義的朋友忽略,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馬超入冀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殺死楊阜。楊阜正好老婆死了,請假歸葬,跑去和舅子薑敘商量為刺史報仇的事情。姜敘此時和其母一起住在歷城,楊阜當著這娘兒倆的面,痛哭求告,姜母深明大義,叫姜敘一切聽妹夫的安排。於是,楊、姜二人,和鄉人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以及武都人李俊、王靈,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密謀,在馬超破城的下一個月(九月),於鹵城起兵討超。馬超大怒,領兵殺向鹵城。他前腳才走,後面梁寬、趙衢等人就內應佔領了冀城,宰掉了馬超的妻兒。馬超無路可走,襲擊歷城,捉到了姜敘的老娘。姜母破口大罵:「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這話罵得狠,不知道喜歡馬超的朋友,看了史書上的記載以後,將怎樣反駁這幾句話?!馬超大怒,殺死了姜母。楊阜等合兵來戰,楊阜身先士卒,家族兄弟戰死七人,終於把馬超打敗。馬超只好淒淒慘慘往投漢中張魯去也。

然後,又是演義中一段為了抬高劉備集團而對馬超的粉飾。演義上說,劉備攻打成都,劉璋向張魯求救,張魯派馬超往援,還和張飛挑燈夜戰,一場好廝殺。只因為有奸人在張魯面前說馬超的壞話,馬超進退兩難,才在李恢的勸說下,歸附劉備。然而史書上卻完全是另一種記載,說因為「魯不足與計事」馬超「聞先主(劉備)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他是主動離開一向關係不錯的張魯,而跑去歸降劉備的。所謂的奸人讒言,不過在張魯想把女兒嫁給馬超的時候,有人提醒他,說馬超「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張魯才打消了念頭。是啊,連老爹的生死都不放在心上的傢伙,怎麼放心把女兒嫁給他?!

這樣看起來,其實馬超和「三姓家奴」呂布在品德上沒有什麼區別,而論起打仗,可能還不如呂布呢。劉備所以高興得到馬超,一是為了威壓劉璋,二是為以後進攻漢中和平定隴西做準備,據說馬超在羌人中的聲望很高,利用他的威信將是一步好棋。因此「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張魯當然是恨透馬超了:我這樣幫你,你這樣待我,果然狼子不可相處!馬超離開的時候,沒有帶走小老婆董氏和兒子馬秋,後來曹操取得漢中,把董氏賜給閻圃,把馬秋交給張魯。張魯乃「自手殺之」,聊解心頭之恨。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史書卻多少加入了作者主觀的意識進去,雖然遵照中國的治史傳統,那還是要比小說客觀得多得多。我們不能肯定所有有關馬超的資料都是正確的,包括《三國誌》在內,沒有一本史書完美無缺,甚至沒有一本史書全無矛盾。但是現在評價一位歷史人物,還是要以史書和其它相關史料,作為第一論據。就馬超來說,對於張魯手下是否有奸人要陷害他,史料中還有不同記載,但對於他的各種主要行徑,包括造反在老子死掉之先,殺死姜敘之母,主動背反張魯,卻基本沒什麼爭議。時當亂世,為了生存,人不能愛其親——但並不是不愛其親。「挾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長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這是客觀可能和主觀意願間的區別。馬超無疑是主觀地不愛其親,他那些被各種勢力殺死的親戚,本身很可憐,但是馬超自己對著小老婆哭哭啼啼說「闔門百口,一旦同命」,卻一點都不值得憐憫。馬超投奔劉備以後,幫助主子北取漢中,還回隴上轉了一圈。劉備取下漢中,就把他晾起來了,因為身為一代梟雄的劉備,怎麼不會明戲什麼人可以真正信任,而什麼人只具備部分利用價值?漢中還待穩固,連結羌人,進圖隴上,那是以後的日程安排。現在馬超這種人只需要供起來而已,不必要也最好不要給他帶重兵。馬超於是鬱鬱而終,享年四十七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