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兒子處境為何如此淒慘?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兒子處境為何如此淒慘?

周胤,生卒年不詳,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將領周瑜次子。初任興業都尉,娶宗室之女為妻,領親兵一千,駐守公安。黃龍元年(229年),封都鄉侯。後因罪被免官為民,遷徙廬陵郡。

周胤初任興業都尉,娶吳國宗室之女為妻,領親兵一千,駐守公安。黃龍元年(229年),封爵都鄉侯。後來周胤因犯罪,而被免官為民,並遷徙到廬陵郡。

赤烏二年(239年),也就是十年後,諸葛瑾、步騭等大臣看不過去,聯名上疏說:「已故將軍周瑜之子周胤,過去受到主上誇讚表揚,被封為將軍,他不能在享受優厚待遇時考慮如何立功報效朝廷,以至於放縱自己各種貪慾,招來罪罰。為臣們內心考慮到過去周瑜深受陛下寵信,在朝時是心腹重臣,出戰時是得力良將,受命出軍作戰,總是親臨前線陣地,忠心耿耿,視死如歸。故此能在烏林擊敗曹操,在郢都攆跑曹仁,顯揚國家的威力和陛下的仁德,聲震華夏,愚昧的荊蠻也無不歸服。即使是周代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實在也不能超過他。

能夠打敗敵人拯救國家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敬重他們的,故此漢高祖的封爵誓詞有言:『縱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條石,封國制度長存,永傳子孫後代。』用丹砂書寫誓詞,舉行隆重盟誓儀式,將誓詞藏於祖廟,讓它永遠留存,要使功臣之後,世世代代相繼,不僅其子其孫,而且傳至久遠的後人,報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勤懇真誠,以至極點,其意在於以此勸戒後人,使那些為國建功獻身的臣子死而無悔。況且現今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兒子周胤被降為平民百姓,這就更加令人心傷。我們認為陛下處事英明,善於以古為鑒,能使消絕的封爵重新興繼,因此才為周胤求情,請求赦免他的罪過,歸還他的兵卒,恢復他的爵位,使久未鳴叫的公雞重新打鳴,使身負重罪的臣子重新得到報效立功的機會。」

孫權回答說:「我的心腹舊臣,與我協力共事,公瑾是其中之一,我對他確實忘不了。過去周胤年少,開初並無功勞,平白無故地掌有一支軍隊,封賞爵位任為將領,就是追念公瑾的功績而恩賜他的後代。而周胤卻倚仗這些,沉湎於酒色,為所欲為,前後數次警告勸喻他,而他依然故我。我與公瑾的友誼,與同你們二位一樣,期望周胤有所作為的心意,豈有盡頭之處?鑒於周胤罪惡過重,不宜於立刻還他官爵,而且還應讓他受些苦難,使他自知痛改。如今你們二位誠懇地援引漢高祖的封爵誓詞,我感到慚愧。雖然我德行不可與漢高祖並論,但還是想爭取向他看齊,此事就是這樣,故此未能採取你們的建議。作為公瑾的兒子,加上你們二位從中說情,如能改過的話,還有什麼不好辦的呢?」

諸葛瑾、步騭的奏疏剛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說情,於是孫權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正在這時周胤病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