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關羽白馬之戰斬顏良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正史中,關羽白馬之戰斬顏良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初期,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採用聲東擊西戰法,解圍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襲斬袁紹大將顏良的作戰。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中文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當年程昱設下一箭三雕毒計,曹操應該是滿心歡喜而又忐忑不安的:「此計若成,顏良會掉腦袋,劉備、關羽和袁紹也活不成,關羽要是不上當,我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程昱的毒計,就是讓關羽斬顏良,除掉袁紹首席大將,讓勝利的天平向曹操傾斜——袁紹的指揮能力是不行的,要大戰還得靠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除掉顏良,等於斬斷了袁紹右手。

事實上除了荀彧之外,曹操陣營對顏良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比如孔融的話就曾讓曹操心裡很沒底:「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荀彧雖然為了給曹操壯膽而貶低顏良,但也承認了顏良的勇悍。

在袁紹軍中,曹操最忌憚的大將,是顏良而非張郃,而斬顏良這個活兒似乎只有關羽能做,於是程昱向曹操獻上了一箭三雕之計:讓關羽斬殺顏良,再借刀殺人讓袁紹幹掉劉備,最後的結果是關羽認為自己害死了劉備而羞憤自盡。

程昱當時沒有把話說得太直白:「劉備若在,必投袁紹。今若使雲長破袁紹之兵,紹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

不知道為什麼,程昱總是一心想幹掉劉備,在當年青梅煮酒之前,程昱就曾勸曹操及早動手:「劉備失徐州,來歸太祖。昱說太祖殺備:『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借關羽之刀斬殺袁紹首將顏良,曹操是很高興的;借袁紹之刀斬殺將來會與自己並爭天下的劉備,曹操也是很高興的,這是一箭雙鵰之計,而關羽則可能是程昱想射的第三隻雕——誰都能看出關羽不是真心降曹,如果能讓他主動辭世,那無疑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程昱聰明,曹操也不傻,當然也知道如果劉備死了,關羽只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死心塌地留下;其二,追隨大哥劉備於九泉之下。

無論關羽選擇哪條路,對曹操都是有利無害,曹操對十分瞭解,知道他肯定會走第二條路,於是「操大喜,遂差人去請關公。」

曹操之所以大喜,是因為程昱這條一箭三雕之計夠狠夠毒辣,而他的大喜,實際上是已經準備拋棄關羽了——用關羽之死換取劉備滅亡,這筆買賣很划算。點評《三國演義》的毛宗崗、李卓吾等人不約而同地感歎:「是直欲借雲長之手以殺玄德也,昱之計亦譎矣哉!使袁紹此時果殺玄德,雲長知之,必立誓報仇,務殺袁紹而後死。是既借雲長之手以殺玄德,又借雲長之手以殺袁紹也。」

關羽能不能殺得了袁紹,這是一個未知數,但是能通過關羽這一刀做掉顏良、劉備和關羽本人,曹操也應該心滿意足了。

曹操的目的只達到了三分之一——程昱和曹操都沒想到劉備那麼會忽悠,也沒想到袁紹那麼好忽悠,劉備雖然命懸一線,但卻不絕如縷,通過一哭二拜三狡辯,把袁紹忽悠得五迷三道:「吾得雲長,勝顏良、文丑十倍也。」

劉備鬼門關上走了一遭,心中對這個二弟是愛是恨,估計只有他自己清楚,而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劉備投奔袁紹是一件很轟動的大事,曹操和關羽怎能不知道?如果關羽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軍中而自己還不手軟地斬殺袁紹首將,豈不是要將大哥置於死地?

不管是《三國誌》還是《三國演義》,都記載了袁紹敲鑼打鼓熱情迎接劉備:「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曹操是軍事家,關羽是萬人敵,袁紹鬧出那麼大動靜而他倆一無所知,估計所有人都不會相信。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程昱設計一箭三雕,曹操依計而行,劉備命懸一線,關羽為何裝糊塗?

說關羽是裝糊塗,肯定是對武聖人的不敬,所以我們只能「為賢者諱」,從善意的一面為關羽的「裝糊塗」找理由:關羽對大哥劉備有一種迷之自信,知道劉備不但耳朵大,舌頭也夠長,一定會巧言令色說服袁紹,而自己在萬眾矚目下陣斬顏良,則可以向大哥劉備通報自己的情況——我被曹操監控得很嚴,給你寫信也送不出去,還是您派人給我傳信,您定個地方,我豁出命來也要去找你!

事情也正像前面咱們猜測的那樣,關羽掛印封金,去尋找那個寄人籬下的劉備去了——關羽一開始是冒著生命危險趕赴袁紹大營的,半路接到劉備命令,這才改變了路線。

這樣一想,我們就知道關羽的「裝糊塗」實際是將計就計:我斬顏良是向大哥通報消息,你老曹老程想一箭三雕做掉我們兄弟,世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當然,說關羽裝糊塗的終極目標是棄曹歸劉,只是筆者一家之言,最終的結論還是要麻煩讀者諸君來下:關羽斬顏良的時候,是否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軍中?如果袁紹真的一怒之下斬了劉備,關羽又將何去何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