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青梅解劉備之饞 以金銀襯關羽之義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用青梅解劉備之饞 以金銀襯關羽之義

《三國演義》中有兩個很有趣的情節:第21回曹操以幾顆青澀的梅子宴請堂堂皇叔劉備,席間還一驚一乍地「煮酒論英雄」——吝嗇、暴烈;第25回曹操以金銀、美女、赤兔馬款待淒淒降將關羽,十幾年如一日。——慷慨、慇勤。態度如此天壤之別,為什麼?

先不要急於弄清其中的原委,因為曹操實在太老謀深算,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會兒像潛龍藏形,一會兒像神龍飛天。不妨轉而看看兩位客人的表現:儘管只有青梅下酒,劉備還是像當年「望梅止渴」的曹兵一樣,饞得津液直流,毫不客氣地與曹操「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關羽則在臨走之前「掛印封金」,除了赤兔馬之外,所有禮物都原封不動還給了曹操(之前早已謝絕了美女)。

大概可以看出如下幾點:其一,曹操非常瞭解劉、關的性情,因人制宜給饞者解饞,給義者以拒賄成義的機會。其二,曹操在滿足客人需求的同時,盡量降低成本。他雖對關羽重金相授,但由於料想到關羽會物返原主,最終的支出還是很小。其三,曹操很注重自我形象的宣傳,以青梅引出自己「望梅止渴」的輝煌往事,又以「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向世人展現自己寬容大度的全新姿態。

需要解釋的是,《三國演義》中的「義」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物質層面的,即禮尚往來,以物償物;第二層是半物質半精神的,包括出於惜才而饋贈(如曹操對關公)、出於守義而拒收財賄(如關公對曹操);第三層是純精神的,即知恩報德,真誠賞識、幫助。

那麼,既然曹操很清楚劉備和關羽的個性,為什麼不投其所好,滿足他們最高境界的義、利需求呢?比如,曹操若以金銀、酒宴和美女款待貪圖享樂的劉備,劉備定然會「樂不思蜀」,心甘情願待在獻帝和曹操身邊做「左將軍」。反過來,曹操若將重義輕利的關羽視為知己,說:「今天下英雄,惟『關公』與操耳!」關羽也定然會「士為知己者死」,一心一意歸順曹操。但曹操沒有這樣做,這又是為何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