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瞭解讀者都很感興趣姜維的下場,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劉禪投降之後,蜀漢大部分的大臣都可以善終,姜維的下場為什麼那麼慘?姜維究竟做了什麼事情?
三國鼎立時期能人輩出,諸葛亮、周瑜等人各為其主、出謀劃策,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股對抗力量。提起諸葛亮的出山,大家都會想到劉備三顧茅廬時的鍥而不捨、求賢若渴。
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為了建立蜀漢克服了許多磨難,也走過了許多彎路,他在漢廷的戚宦之爭中艱難生存,在多個諸侯間奔走。如此志向遠大、不辭辛勞、任人唯賢、憂國忘家的賢明之士。
曾帶領手下將士擊破各個關卡、以少敵多,創下了纍纍戰功。然而,如此精明的劉備,卻怎麼也沒有料到自己辛苦打拼的天下竟然毀在了自己的兒子劉禪手中。
劉禪是蜀漢時期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是軟弱無能、貪圖享樂,還被人冠以「扶不起的阿斗」的稱號。他在位時,諸葛亮曾多次為他制定周密計劃以收復失地、擴張國土,但是一切都無疾而終了。
後來蜀漢被滅,劉禪投降,原本應該對國土失守痛心的他卻滿心歡喜地觀看司馬昭為他準備的蜀風歌舞,還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在劉禪投降以後,他麾下大將盡數平安無事,而姜維竟然滿門被誅,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劉禪投降
公元263年,司馬昭將討伐蜀國的戰事提上了日程。分別派遣鄧艾和鍾會攻打蜀國。這場戰爭持續了很久,從秋天打到了冬天。蜀國大將姜維一直在頑強抵抗,他帶領著大隊兵馬與曹魏將領鍾會在入蜀要地劍閣對峙
即便曹魏兵馬精良、糧草眾多,也無法進入蜀地領土。惋惜姜維百密一疏,他將全部精力放在與鍾會的對峙上,忽視了鄧艾此時已經偷偷帶兵越過了進入蜀道的無人區。
對於鄧艾而言,雖然此次行軍道路非常驚險,但也終於順利來到成都。當時的成都城有大量兵馬駐守、防禦森嚴,若是與鄧艾一戰未必不會取勝。
惋惜生來膽小的劉禪,在面對這種大敵當前的場景時直接嚇破了膽,不僅沒有抵抗,還直接開城投降。劉禪的這一舉動,不僅讓鄧艾大吃一驚,也讓率兵回援的姜維寒透了心。
劉禪投降後,蜀國的大臣們一直在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為蜀國與曹魏對抗多年,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為抵制曹魏出了很多計策。如今蜀國被滅,他們這些堅持與曹魏作對的蜀國大臣的下場尚未可知
每個人都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令人驚訝的是,鄧艾沒有斬殺任何蜀國大將,還優待這些投降的將領。這樣的舉動,讓許多蜀將不再執著於復國
但這群人裡並不包括姜維,他投降曹魏不是自願的,是因為劉禪的軟弱。以他的實力,加上成都的地利,將長途跋涉而來、侵犯蜀地的魏軍耗個乾淨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姜維而言,此次投降無疑是自斷後路,因為他一直是指揮蜀軍對抗魏軍的主要將領。一旦魏軍計較起來,自己的下場是非常慘烈的。所以無論於公於私,姜維的投降都是非常不甘心的。
二、姜維的計策
姜維是從魏國投降蜀國的,他不僅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也為蜀國擊退了許多侵犯者。等到姜維獨掌大權時,就開始北上討伐,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雖然劉禪的投降給蜀國兵力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但姜維仍然成功挑撥鍾會殺死鄧艾。姜維想要光復蜀國,最終落得慘死的下場。姜維為何如此執著於計謀富國呢?
1、懷志臣服
姜維雖然是投降到蜀國,但卻受到了諸葛亮的厚待,所以他立志忠於蜀漢。當劉禪投降時,他沒有立即放棄抵抗,而是和鍾會繼續僵持了很久,就是在等待投降的時機。姜維在投降時就已經做好恢復蜀漢的準備。
2、激化矛盾
姜維雖然向鍾會投降了,但也向鍾會傳達了鄧艾搶功勞的意思,成功的挑撥了兩人之間的關係。另外,鍾會和鄧艾的關係本就不融洽,經過這番挑撥,鍾會更加嫉恨鄧艾。於是鍾會按照姜維的計謀陷害鄧艾謀反,直接將其殺死。魏國的一員大將就這樣被除去了。
3、形勢使然
劉禪的投降使得蜀國的兵力潰散,很難再度凝聚起來。鍾會本就出身於名門望族,在曹魏的地位不容小覷。如果能夠得到覆滅蜀國的首功,便可趁機稱王,更上一層樓。據史料記載,當時鐘會和姜維兵分兩路,想要奪取天下。惋惜魏國早已是民心所向,所以此戰必敗。
4、雄才大略
鍾會之所以如此敬佩姜維,主要是因為姜維的赫赫戰功。姜維不僅多次領兵北伐,還擊敗了魏國的多個武將,如此壯觀的戰績,自然應該受到萬人景仰
當時魏國皇帝對姜維的評價極高,對姜維的實力賦予了充分的肯定。惋惜姜維最終被魏軍分屍,死狀十分悲慘,他的家人也無一倖免。
儘管姜維一心,惋惜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曹魏一家獨大的局面早已穩定,想要憑一己之力對抗歷史的進程只能輸的一敗塗地。身為老者的姜維仍然滿志躊躇,有再戰天下的雄心壯志,惋惜天不遂人願,他的縝密竟然被告密者破壞,最終落得如此慘烈的下場。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名垂史冊的人物,他們身處亂世仍用滿腔孤勇去對抗這亂世,這樣的強者永遠都是民族的榜樣。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