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並不愚蠢昏庸,能治國理政還能裝傻保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並不愚蠢昏庸,能治國理政還能裝傻保命

雖然歷史上的三國是晉君攻破東吳都城建康為終點,而實際上在很多朋友心目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隕落五丈原後,就已經結束的。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扶不起的阿斗」劉禪實在不能算是那個烽火連天年代的英雄。其實小玨認為,後主劉禪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他固然不是雄才偉略的英主,但也應該還他一個公道。

一是劉禪不昏庸,基本上能做到用人不疑。劉備在臨死前叮囑阿斗仰仗「相父」諸葛亮,甚至於在阿斗不中用的時候,諸葛亮可「自立為成都之主」。但是從始至終,阿斗給予了諸葛亮無限的信任,雖然偶爾也曾聽從小人之言,起到過猜疑之心。但總的來說,在那個君非君、臣非臣的年代,劉禪做到了一個帝王能給臣下的一切。諸葛亮死後,他依然信任丞相推薦的姜維,繼續支持姜維的北伐,正是他的信賴,不隨意猜忌,充分放權給臣下,避免了過於緊張的君臣關係,維護了內鬥的消耗,比後來的崇禎皇帝好上不知多少倍。

二是劉禪不無能,基本上能治理好蜀國。如果說生前蜀國朝政的治理、官員的任免、民眾的安定都依靠諸葛亮巨大的威望。那麼諸葛亮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去世以後,他作為三國時在位最長的君主,還執政了近三十年,這三十年內,魏國、吳國都相繼發生宮廷政變、百姓起義,只有蜀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內亂。

   如果說一年兩年是他運氣好,如果是三十年如一日的穩定,那就不是運氣能解釋的了吧?事實上,他下詔減免租賦、令地方官員節儉等都是一些利民政策,哪怕曾經召回在外作戰的諸葛亮和姜維,也不過是蜀國國力弱,實在支撐不起戰爭這個龐大的吃錢機器。

三是劉禪不愚蠢,「樂不思蜀」不過是保命之策。「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成為劉禪愚蠢、血性全無的代名詞。這個故事是司馬昭設宴款待蜀國君臣,故意讓人演奏蜀國的歌曲、跳蜀人的舞蹈,其他的老臣不由傷感而淚下,只有劉禪看得津津有味。司馬昭問他想不想蜀國,劉禪居然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那些嘲笑劉禪的人,大概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難道劉禪說想死蜀國了,想死鄉親們了,司馬昭就能放他回去?歷代亡國被俘之君,有幾個能得到善終的?李煜倒是倒是想著他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可惜早早被一杯毒酒送走了。

還是那句話,劉禪不是英主,他不能像他的先祖劉邦,以一隅敵中央,休養生息後一舉平定天下。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這邊,再加上能力所限,他做不到。但是說他是昏庸無能,愚蠢至極,實在是有失偏頗。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