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是怎麼死的?為什麼燕惠王一死韓、魏、楚三國便聯合伐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燕惠王是怎麼死的?為什麼燕惠王一死韓、魏、楚三國便聯合伐燕?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什麼燕惠王一死韓、魏、楚三國便聯合伐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燕惠王元年(公元前278年),樂毅被燕王逼走不到一年的時間,齊國軍民發動的戰略反攻取得了完勝,燕軍被趕出了齊國,狼狽而逃。至此,燕昭王發起的五國合縱攻齊運動以失敗的結果落下了帷幕。

那麼,這位將父王付出多年心血努力取得的成績頃刻間付之東流的燕惠王,到底是怎麼一個人呢?

一、燕惠王與樂毅的「仇」

燕惠王,之所以在樂毅於齊國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聽信齊國人散佈的謠言,讓騎劫到齊國取代樂毅統帥軍隊,是因為他們二人之間有些過節。至於後人所說的仇,他們之間應該算不上。

他們的過節在哪,現在已經無從知悉,因為史書上並沒有留下什麼確切記載。但是,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得知,無非是燕惠王對受父王重視的權臣嫉妒、或受到燕昭王排擠的燕國大臣們對樂毅的忌恨。

樂毅在燕國雖然前後不到二十年,但是深得燕昭王信賴和倚重,也為興國安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於燕昭王重用一個外國人,觸犯了國內老貴族階層的切身利益,他們對燕昭王的不滿只好發洩到樂毅身上。作為太子的燕惠王,自幼在燕國成長,與貴族勢力關係盤根錯節,成為他們的代表人物。

於是,樂毅與太子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就不可避免了。可是,從私人關係上來說,他們之間也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這一點,與當年秦惠王和商鞅的關係有些類似。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觸犯了秦國老貴族勢力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仇恨。所以,秦孝公一崩殂,老貴族們就對商鞅群起而攻之,秦惠王為了安撫貴族們,也只好殺掉商鞅。

商鞅之死,只是做了政治鬥爭犧牲品。樂毅被燕惠王驅逐,也是如此。當然了,如果樂毅真的回到燕國,難保不會像商鞅那樣被殺害。所以,樂毅逃到趙國避難,不能說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悔恨的補救

樂毅逃到趙國後,騎劫指揮的燕軍被齊國軍民擊敗,使燕惠王懊悔了,又想起了樂毅的好。若是樂毅在齊國,怎麼也不會如此慘敗啊!

燕惠王想讓樂毅回去,可是,樂毅深知回到燕國的險惡處境——那一幫子老貴族磨刀霍霍的,自然不會羊入虎口。這樣一來,燕惠王覺得愧對燕昭王,也愧對樂毅,同時對樂毅還有些不滿,就給樂毅寫下了一封信,一是道歉,二是指責。

樂毅回了一封流傳千古的書信《報燕王書》,其中的名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燕王你對我的指責是不成立的,我也不會接受。我侍奉燕國有個好的開始,也有些作為,為燕國立下了汗馬功勞,雖說不能完全做到善始善終,大功也未能徹底建成,但已足以酬報先王的知遇之恩了,因為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最後,大功沒有徹底建成的原因,又不在我。

樂毅的回信,切中要害,他沒有刻意為自己開脫,只是擺事實講道理,折服了燕惠王。悔恨之餘的燕惠王,為了補救自己的過失,沒有再對樂毅怎麼樣,相反的是,他將樂毅留在燕國的家人好好照顧,讓樂毅的兒子樂間繼承了昌國君爵位,予以重用。同時,燕國向樂毅打開了大門:隨時歡迎你回家看看。

樂毅也很感動燕惠王的行為,儘管這感動來得太晚了。此後,樂毅往來於燕國、趙國,為促進兩國友好睦鄰關係做出了積極的努力。這一點,樂毅受到了當時和後世的讚揚和感佩。

三、被弒陰謀

燕惠王七年(前272),做了七年燕王的燕惠王薨了。

關於燕惠王的薨,太史公在《史記》中的《燕召公世家》中記載的很簡略:「惠王七年卒。韓、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燕惠王這邊一死,為什麼韓、魏、楚三國共同伐燕呢?要說與燕國的仇恨,誰也沒有齊國深啊!齊國為什麼不發兵呢?這裡面有很大的文章。

按說,一國國君死了,太子繼位就是了,外國為何出兵干涉呢?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外國出兵有陰謀,想瓜分了這個國家,為私利而來,比如趙武靈王剛即位那會兒,列國聯軍殺來,就是為了趁火打劫,想滅掉趙國;二是這個國家國君非正常死亡,繼位人得國不正,給列國進攻留下了把柄和借口。燕國應是這第二種情況。

太史公在《史記》的《趙世家》中記載「二十八年……燕將成安君公孫操弒其王。」這裡的二十八年,指的是趙惠文王二十八年(前271),燕將成安君公孫操造反,殺害了燕王。這個燕王,顯然應是燕惠王。只不過,與《燕召公世家》記載的年份有所不同,往後推遲了一年。

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的是,在公元前271年,成安君公孫操發動政變,將在位的燕惠王弒了,改立一位公子繼位,就是燕武成王;同時,這一年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改元了。這樣一來,燕國歷史上的這一年,本來該是燕惠王八年,結果成為燕武成王元年了。給人造成的印象是,燕惠王七年的時候,燕惠王就已經死了,燕武成王就已經繼位了。

由此可見,公孫操想抹殺掉自己弒君的印痕、遮掩其大逆不道的事實,可謂煞費苦心。但是,事實勝於雄辯,是不容抹殺和遮掩的。太史公治史著書擅長用春秋筆法,雖然在記載燕國本國歷史的《燕召公世家》沿襲舊說、諱言其事,但在記載「外國」歷史的《趙世家》中交代了事實真相。

四、繼位人何人?

按傳統說法,燕武成王是燕惠王的兒子。但是,無論是《趙世家》,還是《燕召公世家》,都沒有提燕武成王是燕惠王兒子這一說。所以,燕武成王是不是燕惠王的兒子,值得存疑。

燕武成王即位後,引起了趙國的強烈不滿。因為燕昭王是趙國送到燕國即位的,加之樂毅父子在其中幫襯,趙惠文王與燕昭王、燕惠王父子關係很好,突然間燕惠王被弒了,這是趙國所不能接受的。

此外,還可能因為即位的燕武成王不是燕惠王的兒子,這事兒被趙國知曉了。或許,燕惠王的兒子們都已經「不在」了。這讓趙國怎麼能接受呢?

好在樂毅父子出於公心,從中極力勸阻兩國交兵,以和為貴;加之燕武成王即位已是既成事實,趙惠文王雖然心有不甘,也只好接受了。

燕武成王亦非等閒之輩,為了酬報和拉攏趙國,也為了修復與趙國的友好睦鄰關係,主動向趙王求婚,迎娶了趙惠文王的女兒為燕國的王后。

這樣一來,燕武成王成了趙惠文王的女婿,結成了姻親關係。至此,兩國關係不僅重歸於好,還更深入推進了許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