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三國:曹操與袁紹為什麼由合作走向分裂?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深度解密三國:曹操與袁紹為什麼由合作走向分裂?

「孟德,我是你大明湖畔一起撿肥皂的本初哥哥啊!」

「去你的本初哥哥,我心裡只有中出哥哥!」

開篇理清背景。

在漢末想出人頭地,比其它朝代難,宋以後,出來混基本兩步走,比如說小明同學想出人頭地,第一步先苦讀幾年考科舉進入官僚系統,有了官位,第二步就看個人能力,搞政績、搞人脈、搞站隊,賭贏了,官就做得更大,繼續三搞,如此往復循環,直到官位升無可升,只好像袁世凱一樣搞皇帝了。

而漢末的遊戲規則更複雜,如果小明生在明清,除非他爹是重犯之類的小概率事件,小明無論是平民還是權貴,家裡是富是窮,都可以考科舉,所以明清多有清苦出身的朝中大員,如果生在漢末就悲劇了。

漢末是三步走,在獲得官位和三搞之前,第一步要獲得一定的「聲望」,才可能被舉「孝廉」或「茂才」進入官僚系統,而漢末的「聲望」基本等同於士人圈子對你的評價,家世背景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小明沒有出身在士人家庭,背景不夠硬,多半要被官場拒之門外,所以漢末很多有能力的地方豪強和寒士無法進入官僚系統,或者進去了也只能混到「吏」的級別,社會上升渠道斷裂,階層板結,低層出身的精英無法被消化,像小明這樣的人想出頭只好投奔黃巾,黃巾之亂有別於單純的農民起義,而是部分豪強和寒士中的精英借農民起義,反制士人門閥。

那漢末的「聲望」系統又是怎麼形成的捏?

古代君權社會,最理想的狀態,皇室一家獨大,百姓均分土地,產出稅賦,百姓中的精英通過考試成為官僚,輔佐皇室。皇室百分百控股,控制董事會,官僚是公司高管,沒股份但收入不錯,只有百姓苦逼農民工。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土地控制在誰手上,如果說古代國家是一個公司,土地就是股權。

當然,上面說了,皇室完全控制土地,實現控股,只是理想狀態,現實是東漢光武以來,劉氏與豪族共天下,劉秀為了跟豪族融資,在二級市場各種拋售,導致豪族們手裡捏著更多的股份。

到了漢末,皇室已經無法控股,當初二級市場的豪族小散們,已經成為基金級別的士人門閥,進入董事會跟皇室平起平坐了。

但士人們還是不爽,董事會的權力結構,最早是由皇室定的,按這個結構,就和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大佬一樣,馬廠長們雖然沒有控股,但手裡的股份有更大的投票權,真正話事的還是他們。憑毛握著一樣的股份,你投票權更大呢,民主何在?

於是士人們另立中央,依靠公知自媒體,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只要皇室出台讓士人不爽的政策,就唱衰做空皇室,同時通過輿論與人事掛鉤,控制人事部門,副總以下職位都被士人壟斷。皇室也不傻,重用董辦宦官,又把外戚安插到財務部門,用董秘和小舅子們對抗士人。

這就是漢末「聲望」系統的由來。

md終於介紹完背景了。。。

漢末群雄,起家最艱難的是皇叔,賣草鞋出身,連平民都不是,是被打壓的商人階層,老曹雖然好點,也有自己痛處。

老曹的家世,妥妥的董秘王黨出身,按理說是混不進士人圈子的,也就無法獲得「聲望」系統加成,進而仕途受阻,搞不好要切jj,跟人妻說再見,才能進入董辦混出頭。

但梟雄就是梟雄啊,寧死都不拋棄對人妻的愛好,選了一條艱難的漂白之路。

這時候袁紹出現了,一直到入主兗州之前,本初哥哥都是老曹的好伯樂,沒有跟本初哥哥撿肥皂的交情,「濁流」老曹連漂白的機會都沒有。

袁紹為毛給老曹漂白的機會呢,因為袁紹自己的底子也不乾淨,他是庶出,理論上不能繼承家業,但常委家的私生子也總歸有很大的能量,除了傳統靠演技拼孝道博聲望之外,也積極培養自己的派系,「又好遊俠,與張孟卓、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伍德瑜等皆為奔走之友」。

正好此時士人受到黨錮餘波的衝擊,袁紹這支少壯派沖在對抗宦官的最前面,名聲上又賺得盆滿缽滿。

袁紹羽翼豐滿,反過來以少壯派力量威脅袁家元老,立不立我,不立我就帶小弟們干袁術。袁黨少壯派內訌,王黨和其它世家自然笑開花,袁家元老們一琢磨這樣就虧大了,只好扶正袁紹。

老曹也是袁紹遊俠少壯派的一員,且為老大哥衝鋒在前,棒殺蹇碩叔父、陳武案上書嗆聲,專做士人們拍手稱快的事。老曹一個宦官家庭出身的傢伙,欺師滅祖拿宦官刷聲望,老曹的宦官爺爺要是泉下有知肯定得氣死。

投靠老大哥,有得也有失,從「故世人未之奇也」,到「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何顒對老曹奇個毛啊,都是袁紹陣營裡撿肥皂的好基友,大腿上有幾個志都一清二楚。名士自媒體一給老曹加持,立馬「由是聲名益重」,聲望值噌噌的往上漲。

但因為打擊宦官太跳,被宦官們開刀,由「洛陽北部尉」左遷「頓丘令」,然後「從妹夫強侯宋奇被誅,從坐免官」,到最後「恐為家禍,常託疾病,輒告歸鄉里」。

總的來說,老曹依靠著袁紹,算是入了士人圈子,徹底漂白了。

再後來董卓亂起,士人在關東起兵,老曹汴水敗後,繼續為老大哥做事,進屯河內,因為此時袁紹與公孫瓚對峙,除了北線的壓力,東線公孫瓚還控制部分青州,和徐州陶謙也很曖昧,袁紹等於腹背受敵,所以袁紹和兗州刺史劉岱又是和親,又是把老婆孩子當人質,絕不能讓他從後面插入。

老曹屯河內,是守住袁紹西線,以免董卓的騷擾。再到東郡,東郡毗鄰鄴城所在魏郡,僅隔一河,老曹領東郡,等同替袁紹護住了菊花,從此想後入袁紹的,都得先問問老曹。

再之後,老曹領兗州,袁曹決裂的分水嶺,明明已經深深的插住了背後了,為毛會分裂呢,原因有三。

1.老曹骨子裡始終是個王黨。

2.汝穎分裂。

3.老曹鋒芒太露。

王黨最後再說,先說汝穎分裂。

袁紹取冀州,穎川系是出了大力氣的,結果袁紹引河北系入局,冷了穎川老兄弟的心,汝穎出現裂痕。這件事,袁紹未必完全出於派系平衡,上回說過「動員能力」,想調用河北的軍力和財力,不可避免的要依靠河北本地的世家和豪強,所以後來荀彧死活要勸老曹把基本盤移到穎川,就是因為這次的教訓太深刻。

穎川系不爽就不爽吧,結果荀彧南奔投了老曹,穎川系既然能幫袁紹拿下冀州,現在改換門庭,又會幫老曹做什麼呢,袁紹想一想就覺得該拿老曹開刀了。

然後是老曹鋒芒太露。

領兗州之後,老曹火力全開,先擊破青州黃巾,勢力大漲,接著擊破劉備、單經、公孫瓚聯軍,再打袁術,把袁術打到喪膽,不敢再跟老曹扛正面,再入徐州,打到陶謙哭爹喊娘,一副打到天下無敵手的樣子。

如果袁紹再不出手,再讓老曹打下去,等到兗州邊上這些人被滅得差不多的時候,加上穎川系的加持,下一個就是自己了,所以逼迫兗州士人叛投袁術,對老曹釜底抽薪。袁紹的想法,驅虎吞狼,兗州士人和老曹對耗,兗州士人徹底出局,老曹慘勝,勢力大損,兗州還在自己羽翼之下,後方無事,但老曹也沒了下克上的能力。

最後,老曹骨子還是王黨。

即使靠著袁紹漂白,一心要混入士人圈子,老曹也表現出王黨的一面,比如出任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完全是行酷吏事,打擊的是濟南的世家和豪強,還有王黨內訌,何進準備屠滅宦官的時候,袁紹各種扇風點火,而曹操則更持中,希望何進不要太激進。

而曹魏政權和袁氏政權,在整個政治體繫上,也完全是中央集權與門閥共和的區別,表現出來的動員能力也完全不同,具體的下次再說。

基於以上原因,袁紹出手了,但他沒料到兗州士人引呂布入局,老曹直接被打殘,跑到袁紹堂前,演了出曹包胥哭袁庭,袁紹心裡笑裂了,你不是能打嗎,不是有新歡穎川繫了嗎,怎麼又想起舊相好來了。

但爽歸爽,幫還是得幫的,呂布入局,攻受易勢,不幫,老曹敗,關東黃河以南,除了劉表,兗、徐、豫全是袁術勢力,呂布必定北上,袁紹菊花不保,不得不幫老曹出面扛這一波。

老曹逃過這一劫,自己打下來的徐州,不得不拱手讓給已是袁紹陣營的皇叔,當然也因禍得福,西進穎川。

等到老曹挾天子的時候,袁紹徹底心碎了,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沒什麼可談的了,等雙方周圍的釘子都拔得差不多了,官渡你好,官渡再見。

最後說下兗州士人,很多人對兗州士人的向背存疑問,這裡再解釋下。

兗州士人叛曹,是多股力量的疊加。

老曹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的時候,老曹自己也表了鮑信為濟北相,鮑信本來也是袁紹陣營裡的人,因為心屬曹操,這個時候已經是曹操的頭馬。

此時兗州的勢力分佈,除了老曹和鮑信,山陽太守袁遺是袁紹的堂哥,張邈暫時還沒反出袁紹陣營,等於兗州七郡,四郡是袁紹的勢力,兗州士人在袁紹帳一點根基都沒有,兗州士人心裡會怎麼想。

兗州刺史劉岱怎麼死的,青州黃巾入寇兗州,劉岱「欲擊之」,以劉岱一貫的慫樣,肯定想守而不是攻,「欲擊」只是做做樣子,免人口實,為毛又跑去打黃巾了,是鮑信勸的,鮑信對劉岱說黃巾太猛又沒什麼輜重,宜守不宜攻。

這下劉岱悲劇了,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意思完全不一樣,如果是劉岱自己親信這樣說,那就是忠臣諫言,鮑信這樣說,那就是誅心之言,兗州士人、老曹們都在下面看著,如果劉岱按鮑信說的做了,等於按敵對派系的意思做事,他的臉往哪擱,以後還怎麼領導別人,所以鮑信這麼一說,劉岱反而不得不出擊黃巾了,「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老曹和鮑信手裡都握著重兵,戰場上放點水什麼的,各種貓膩。

劉岱死,老曹大賺,領了兗州,用這種方法奪了兗州,兗州士人又會怎麼想。

兗州士人自己也苦逼啊,想投袁紹吧,袁紹帳下河北、穎川、南陽三派大亂鬥,穎川系尚且吃癟,跑來投奔曹操。想投曹操吧,曹操帳下也已經有了穎川系、譙沛系,還有鮑信的泰山系,再加上曹操又重用兗州寒士,程昱、毛玠、滿寵等人上位,兗州士人除了投奔袁術陣營,一點機會都沒有。

袁紹怎麼逼迫兗州士人呢,「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邈正議責紹,紹使太祖殺邈」,曹什麼反應,「太祖不聽,責紹曰:『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這件事載於「三國誌·張邈傳」,但有兩個疑點。

首先,袁紹靠什麼起家的,「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袁紹可是靠會做人起家的,怎麼可能一不小心就「有驕矜色」,而且張邈只是說兩句,直接就讓曹操殺他。

然後,曹操明面上和張邈親善,但兗州人河內太守王匡,「其年為卓軍所敗,走還泰山,收集勁勇得數千人,欲與張邈合。匡先殺執金吾胡母班。班親屬不勝憤怒,與太祖並勢,共殺匡。」,老曹殺王匡,一點面子都沒給張邈,張邈和兗州士人會怎麼想。

不是沒有人知道真相,高柔,陳留人,謂邑中曰:「今者英雄並起,陳留四戰之地也。曹將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而張府君先得志於陳留,吾恐變乘間作也,欲與諸君避之。」眾人皆以張邈與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

真的不是高柔多有遠見,而是他是高幹的侄兒,高幹跟袁紹什麼關係,肯定是知道了袁紹驅虎吞狼,趕緊讓自家人遠離是非之地,高柔之後也確實北上投奔高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