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赤壁之戰獲勝後,聲望天下知曉,他提出來進取西川,得到了孫權的同意。不料,當他走到巴丘這個地方的時候,卻生病去世了。有人認為,周瑜是死於一場陰謀,因為憑他的能力和聲望,一旦脫離孫權自立,天下尤其是孫權是沒有辦法制約他的。那麼,周瑜之死是來源於東吳的一場陰謀嗎?
(周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這樣的結論應該是否定的,有三點理由。
一是周瑜受過重傷
赤壁之戰後,周瑜準備奪取江陵城,渡江到北岸屯駐,約定日期與曹仁大戰。很不幸,在交戰過程中,周瑜被亂箭射中右肋,傷勢很重。曹仁聽說周瑜臥床不起,便率兵上陣。東吳士氣受損,周瑜只能強打精神到軍營巡行視察,激勵提高官兵的士氣,終於把曹仁逼退。周瑜受傷這件事情,應該是很嚴重,否則,周瑜不會強挨著起來巡營。這應該就是周瑜早逝的重要原因。古人壽命本來就不如現如今長,周瑜死時三十六歲,受這麼重的傷,應該也能說得通。差不多的情況還有郭嘉,去世時三十八歲,還沒有記載他受過很重的傷。同樣的情況還有孫策,因為傷勢過重(創甚),去世時二十六歲
二是這事如果存在,一定是瞞不住
三國時期的大將以及郡守刺史,都有自己的屬官和親兵,要想用陰謀弄死一個人,這事情肯定瞞不住。原因是,這不是在東吳宮中,周瑜是死於在外任內。周瑜作為將軍,有自己的親兵;作為南郡太守,還有自己的僚屬,尤其是,這個南郡衙門,是從荊州劉表這兒繼承過來的,如龐統就是原來的郡功曹。周瑜死後,龐統送喪到了東吳,等到喪事結束回到南郡,他又成了劉備的屬下,如果東吳人因為壓力不敢說出事情,龐統作為另一個陣營的人,是沒有必要隱瞞真相的。再說了,南郡舊有班底,絕不是只有龐統一人。如果這事有那麼一點風聲,劉備是一定會問的,當年周瑜建議孫權扣留劉備於京,劉備就問過龐統。
三是會留下蛛絲馬跡
如果真是陰謀,周瑜如果覺得事情不對頭,他也會給家裡人或者是身邊的人暗示些什麼,這樣就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而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根據現有的資料,周瑜不是暴死,而是病情逐漸加重而死,因為他有時間上書給孫權交代後事,這就證明他知道自己是因病而死。《三國誌‧周瑜傳》寫的是「病卒」;《魯肅傳》寫的也是周瑜「病困」期間給孫權推薦魯肅。
再有,如果史家對此有疑問,因沒有確鑿的證據材料不能下結論,也就是不好直接說,他門也會用暗示的手法寫出,如呂後殺韓信故事。《史記》在記載呂後殺死韓信後,劉邦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這就證明了劉邦事前並沒有安排。如果劉邦事前作了安排,他的第一反應是「放下心來」,而不是高興,所以是喜,因為這是意外之喜。還有那個「且憐之」,如果是劉邦早有安排,那他在心理上是早已經邁過了那道坎,還有什麼可憐憫的!正因為劉邦事前沒有安排,所以韓信之死才是個意外之喜,而同時不免為一代人傑竟死於一個婦人之手而惋惜。回到周瑜身上,明確的記載是病死,暗示性的語言一點兒也找不到,憑什麼要認為周瑜是死於陰謀?
順便解釋一下孫權和劉備的談話,《三國誌》注引《江表傳》有一段記載,劉備離開京準備回到荊州,孫權親自送別,宴會後,張昭、魯肅離開,只有劉備和孫權兩個人單獨說了幾句話。當說到周瑜的時候,孫權感歎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是說周瑜的文韜武略,是當今天下頂尖精英,看他的志向十分遠大,恐怕不會長久地做他人臣子。這當中有兩個疑問」一是孫權和劉備,已經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了嗎?二是這是兩個人之間的談話,是誰把這樣的談話內容透露出來的?難道就不是劉備假借孫權之口的挑撥離間嗎?所以在同一篇文章中,還有一句話:「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鹹欲疑譖之。」「譖(音:zen)」是造謠中傷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句話難道就不是劉備自己編造出來中傷周瑜的嗎?
所以說,史書不是推理小說,即便是推理小說,也必須有理可推,總不能每一件事情都是陰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