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曹操英氣蓬勃,現實中的曹操也滿懷壯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詩詞中的曹操英氣蓬勃,現實中的曹操也滿懷壯志

後世對於曹操的評價亦褒亦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說的就是曹操。下面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散家財,合義兵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於沛國譙縣的一個宦官世家,父曹嵩為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少年時雖機敏過人,但又任性不羈,故此,很多人並不認為他今後會有什麼出息。但是南陽的何顒卻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以知人著稱的許劭也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果然數十年後,他們的話都應驗了,曹操成就了他們話裡的奸賊和英雄。

公元174年曹操舉孝廉,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曹操一上任,就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治理才能。鑒於洛陽皇親國戚聚集,難以治理的現狀,曹操造五色棒,懸於衙門口,並申明「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叔父違禁被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權貴,被明升暗降。

此時,天下紛亂,黃巾起義、合肥侯事件、邊章、韓遂反叛等叛亂頻起,大漢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雪上加霜的是,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辨登基,董卓廢少帝,扶持漢獻帝劉協,專權霸政。曹操見此情形,急忙逃出洛陽,回到陳留,「散家財,合義兵」,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伐董。

關東各郡將領以討伐董卓為名,各自擁兵自重,相互間殘殺傾軋,都妄圖借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頻繁的戰爭給百姓以及底層士兵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底層士兵連年征戰,人不解甲、馬不卸鞍,身上都長滿了蟣虱,痛苦不堪。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蒿里行》

縱橫於野的森森白骨,千里村鎮荒蕪的無一聲雞鳴,各路軍閥裹足不前互相觀望,亦或陰謀稱帝,此時的天下已是一片狼藉,無一方淨土。

北伐烏桓

公元196年,曹操迎回漢獻帝劉協,後遷都許縣,被封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之職。

曹操帶兵伐張繡、滅呂布、東征袁術,又取得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之役——官渡之戰的勝利,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到此,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因袁紹的兒子袁尚兵敗後逃入三郡烏桓,並屢次侵擾邊境,掠奪那裡的人口財物等,曹操決定北伐烏桓。

曹操自幼喜讀兵書,曾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對行兵打仗頗有見地。在此次北伐烏桓中,他從一條久以斷絕、僅有微跡可循之路突擊烏桓,大獲全勝。

勝利回師時,途中登臨碣石,眺望眼前浩渺的大海,不禁心中豪情激盪,揮筆寫下了這首慷慨雄渾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本是蒼涼的秋日,在他眼中卻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盛景。樹木叢生,百草繁盛,日月星辰輪轉,海浪波濤洶湧,有一種激情在曹操的心中馳騁奔騰。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壯志凌雲,豪氣沖天的曹操,身穿鎧甲,屹立在碣石之上,任憑海風拍打而巋然不動。

南下荊吳

北伐南下,這是統一中原的必經之路。北伐取得勝利後,曹操著手南下征討荊州的劉備、東吳的孫權。南下前,他寫下了這首《龜雖壽》,再次讓自己心中馳騁的那份豪情從筆端溢出。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時的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然老驥伏櫪,依然志在千里。整篇詩句遒勁有力,豪邁沉雄,這是一個奮發進取、老當益壯的曹操,一時間霸氣側漏、英氣蓬勃。

詩詞中的曹操如此,現實中的曹操亦是如此,他滿懷壯志,南征北戰,為自己贏得了位極人臣的後半生。漢獻帝劉協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也許只有曾經的蕭何有過這樣的待遇。

求賢若渴

曹操一生功績,自有其亂世出英雄的時機,亦和他自身的超凡能力及慧眼識人、任人唯才分不開的。他用人從不注重虛名,他選用官員一定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

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曾下《求賢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他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為的就是能將天下人才盡可能收羅自己身邊,為自己的大業而用。

此後幾年,他曾多次下「求賢令」,打破傳統門第觀念,羅致許多中下層的人才,同時抑制了豪強,加強了集權。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

據說這是他與手下心腹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但無論這是在何處所寫,詩中那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已是躍然紙上。因為他懂得,只有人才的歸附,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戰爭,是能力之爭,也是人才之爭。

壯士遲暮

再輝煌的一生也有謝幕的那一刻,再有能力的人也有無力的時候。曹操亦是凡人,終逃不過暮年的到來,激盪的一生依然有著遺憾和哀歎。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周孔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精列》

隨著歲月的一點點流逝,曹操越來越覺得時光的緊迫,為生命逐漸走向盡頭而擔憂,擔心自己有生之年難以完成統一大業。

220年正月,曹操在奪取荊州,孫權歸順後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

同年十月,兒子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一生精通兵法、廣攬人才、重視農耕、提倡廉潔,為當時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亦「挾天子以令諸侯」,落得千古罵名。然功過是非,人心自有定論。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

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