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謀士參謀逢紀是什麼結局?他為何會被袁紹之子所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漢謀士參謀逢紀是什麼結局?他為何會被袁紹之子所殺

東漢謀士參謀逢紀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人。東漢末年諸侯,袁逢的兒子。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袁紹起家大將軍(何進)掾,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參與指揮誅殺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冊封邟鄉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紹擔任關東聯軍首領,帶兵討伐董卓,自號車騎將軍。之後,袁紹勵精圖治,先後佔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區,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200年),發動官渡之戰,兵敗於曹操。

作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袁紹自然是人才濟濟,比如在武將中,張郃、高覽、顏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紹的部將。而在謀士參謀上,袁紹麾下則擁有許攸、沮授、田豐、審配等眾多謀士參謀。其中,就本文所要說得逢紀,也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參謀。在東漢末年,此人幫助袁紹奪取冀州,卻被袁紹之子斬殺。以下,就讓我們一起瞭解一下逢紀這位謀士參謀。

首先,逢紀(?-202年,逢音pang,古「逄」字),字元圖,南陽人。東漢末年袁紹的部下謀臣。東漢末年,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欲除蹇碩,親信張津勸他選賢良為國除害,後又廣徵智謀之士逢紀、何顒、荀攸等為心腹。中平六年(189年),大將軍何進不納陳琳和曹操勸諫,召集董卓率軍進入都城,並聯合袁紹謀誅宦豎。但是,事情敗露後,大將軍何進為中常侍張讓等人所殺,並引發了東漢都城的內亂。在何進被殺後,董卓趁機率領大軍進入東漢都城洛陽,一度篡奪了朝廷大權。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袁紹逃離董卓勢力範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袁紹初到冀州,依賴冀州牧韓馥提供糧食

《後漢書》中記載:紹客逢紀謂紹曰:「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並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托討董卓,而陰謀襲馥。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在冀州寄人籬下,自然是十分不甘心。在此基礎上,逢紀對袁紹說:「做大事業,不佔領一個州,沒法站住腳跟。現在冀州強大充實,但韓馥才能平庸,可暗中約公孫瓚率領軍隊南下,韓馥得知後必定害怕恐懼。同時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向韓馥講述禍福。韓馥為突如其來的事情所迫,我們一定可以趁此機會佔據他的位置。」袁紹認為有道理,更加親近逢紀,隨即寫信給公孫瓚。結果此計成功,袁紹反客為主,佔領冀州。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正是在逢紀等謀士參謀的幫助下,袁紹奪取了冀州之地。對於冀州來說,無疑是袁紹崛起的重要基礎。在冀州的基礎上,袁紹又攻佔了青州、并州、幽州等州郡,從而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公元199(建安四年),袁紹消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準備進攻許都。在袁紹勢力壯大的過程中,曹操也因為消滅了袁術、呂布等諸侯,從而成為不可小覷的勢力。因此,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決戰,可以說是無法避免了。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袁紹和曹操之間,也需要一個勝利者來一統天下,結束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的局面。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懊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在官渡之戰前,田豐這位謀士參謀提出了比較合理的建議。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袁紹一個建議都沒有採納。等到官渡之戰後,逢紀立即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後,取笑袁紹不聰其言。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逢紀的一席話,促使袁紹對田豐動了殺心。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東漢末年,袁紹雖然擁有一群一流謀士參謀,但是,這些謀士參謀之間的內耗,卻同樣非常嚴重。當然,這也是因為袁紹缺乏駕馭這些謀士參謀的能力,無法將這些謀士參謀團結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就逢紀來說,雖然直接害死了田豐,但是,他和審配這位謀士參謀卻擁有不錯的關係。

在官渡之戰中,審配的兩位兒子被虜,孟岱對審配有讒言,袁紹就這件事詢問逢紀的意見,逢紀回答說:「審配天性剛烈率直,每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節操,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南邊而做不義的事情,您不要對他懷疑。」袁紹說:「你不是討厭他嗎?」逢紀說:「從前所爭的屬於個人私事,現在所說的是天下大事。」 袁紹說:「太對了。」於是沒有罷免審配。自此審配、逢紀的關係更融洽了。

回到冀州後,袁紹陸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不久,袁紹發病,死於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因為袁紹生前沒有確立好繼承人,所以,在袁紹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之間互相爭鬥。至於逢紀這位謀士參謀,更是在這場內耗中丟掉了性命。

最後,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後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欲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在此背景下,逢紀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

因此,這導致袁紹的長子袁譚不能繼位,所以,袁譚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使逢紀隨之。袁譚要求增加兵馬,為審配拒絕,一怒之下殺掉逢紀。對此,在筆者看來,逢紀被殺,實在有些冤枉了。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逢紀、審配等人從中作梗,導致袁紹的長子袁譚沒能繼承袁紹的位置。所以,他現在找了一個借口斬殺逢紀,或許也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

總的來說,逄紀,確如孔融所說一般,是一位盡忠之臣,而且還是一位有計策、懂主公心思的盡忠之臣,更是利用自己善於拿捏人心這一點屢屢受益。在袁紹集團中,作為外來派系的他,除了享有袁紹的信任,在各方面都應該是弱勢的一方,但他卻沒有像許攸一般中途叛變,投靠曹操,反而是為袁紹家族盡忠到了最後,特別是在袁紹去世後,逢紀依然竭力抵抗曹操,沒有絲毫妥協和放棄。這般看來,逢紀也可以稱之為一位忠臣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