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為何在「赤壁之戰」之後銷聲匿跡了?黃蓋得以善終了嗎?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赤壁之戰,東吳大敗曹操,火燒赤壁,取得火攻勝利的一個關鍵人物:老將黃蓋。
葬送曹操大軍,使火攻得以奏效的一個關鍵點,就是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來了一招瞞天過海,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大軍。
眾所周知,有個著名歇後語叫: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那麼,赤壁之戰時露了一臉的「苦肉計」黃蓋,最終結局如何?為何赤壁之後消失匿跡了?
有人說,在赤壁之戰中,老將黃蓋在完成詐降任務過程中,不慎被流箭擊中落水,傷得很重,由於年紀大了,不久後就去世了。所以銷聲匿跡了。
那麼,是這樣嗎?峰子哥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是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也是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火燒赤壁之戰,燒出了三足鼎立的「雛形」,奠定了三國並雄的局面。
對於赤壁之戰中,關鍵的「火攻之術」,正史《三國誌》記載: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所以啊,赤壁之戰時,真正提出火攻計策的人是黃蓋,並非周瑜。
當時黃蓋的「上司」東吳大都督周瑜認為可行,便採納了。其實赤壁之戰,跟諸葛亮關係並不大,主要由東吳周瑜主導。年輕的東吳軍事主官周瑜,也因此一戰成名,名噪天下。
至於「苦肉計」並無正史記載,黃蓋的實際功勞在於「建策火攻」和親自「詐降曹賊」。
關於黃蓋詐降曹操的過程,史載:
「(黃蓋)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在赤壁大戰中,黃蓋還有一個小插曲,東吳鬧出了一個大笑話。
《三國誌·吳志·黃蓋傳》記載:「 建安中,(黃蓋)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 ,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裴松之注引《吳書》:「 赤壁之役, 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床中。」
意思是,黃蓋在赤壁之戰途中,確實不幸被流矢擊中,墜入水中,衣衫凌亂、頭髮敷面。火光沖天,混亂紛紛,被救起時,吳軍竟未認出是黃蓋,居然將這位「赤壁大功臣」安置在廁床中(廁床,一指古代廁所中的專門坐器,二指廁所中的坐床)。
黃蓋只好在裡面大吼大叫,呼叫韓當。韓當發現黃蓋時,流著淚解開黃蓋衣服,才保留了性命。
赤壁之戰前,北方霸主曹操,遭此大敗,所引發的連鎖後果,十分明顯。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當時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使相對弱小的孫劉有了喘息之機。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休養生息,而孫劉雙方勢力則趁機開始發展壯大。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飛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而孫權則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赤壁之戰後,黃蓋的結局
1、赤壁之後,老將黃蓋並沒有消失匿跡,因赤壁之功,被孫權拜為武鋒中郎將。
黃蓋效忠孫堅、孫策、孫權東吳三代主公,忠心耿耿、勇猛過人,為東吳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妥妥的江東元勳,是誓死追隨江東第一代主公孫堅創業的元老。
2、赤壁之戰後,老將黃蓋調任武陵太守,依然老當益壯,巧用計謀,蕩平武陵蠻族叛亂。
據史載:「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
3、不久後,長沙郡益陽縣山賊作亂,黃蓋再一次平定匪患,吳主孫權升他為偏將軍,最後病死任上,壽終正寢。
史載,黃蓋是一個嚴肅果敢的「老領導」,辦事從不拖延,善於愛護和照顧下屬士兵,故每次出戰,黃蓋帶出來的兵,必奮勇爭先,嗷嗷叫。黃蓋死後,吳國人常懷念黃老將軍。
4、孫權稱帝后,追論黃蓋平生功績,黃蓋之子黃柄,承父之功,被授爵關內侯。
總之,孫權對黃蓋還是很不錯的,老將軍善終。與劉備麾下「五虎上將「之一的老將黃忠,同為三國「老當益壯」之著名將領,而且都姓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