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由此可見,黃忠留給人們的形象雖然是一位老將軍,但是他所立的大功,依舊卓越顯赫,值得後人歌頌。然而提到黃忠的故事,人們很有可能會想到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在漢中之戰裡,黃忠所創下來的豐功偉績,直接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分割局面。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199年到200年,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的決戰,而在這場戰爭中曹操大獲全勝,被命名為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之首,這是典型的以弱戰勝了強勢的典型戰役,一直以來被後人所歌頌。然而在官渡之戰裡,關羽和顏良之間的戰鬥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當時關羽挑戰的是袁紹軍營中最頂級的王牌選手顏良。
然而關羽絲毫沒有敗下陣來,氣勢上一飛沖天,一鼓作氣衝到敵方軍營之中,斬掉了袁紹的王牌將軍顏良首級。擒賊先擒王,使得官渡之戰很快就結束了戰鬥,而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奠定了袁紹將退出三國舞台的基礎。但是不論怎麼說,官渡之戰都僅僅只是一個小的戰役,當時的曹操勢力實在是太不足掛齒了,所以根本就沒有直接擴大曹操的強盛狀態。
然而在官渡之戰裡面,關羽一人斬殺顏良,是整場戰爭中最大的轉折點。時隔多年之後,三國裡也有一場擒賊先擒王的典型戰役,這場故事的主角就是黃忠和夏侯淵。公元217年,漢中之戰拉開序幕,交鋒雙方主要是曹操為首的北方軍和劉備為主攻前線的蜀漢大軍,以及輔助劉備進攻的東吳大軍。但是和劉備交戰的是張郃。
張郃在200年從袁紹的陣營裡投奔了曹操,是後來被封為五子良將之一的實力代表性人物。然而在公元217年,劉備先是派馬超、吳蘭等人去進攻張郃,但是張郃卻不負眾望,不僅沒有讓蜀漢大軍吃過一次勝仗,而且屢建戰功,即便是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北伐,張郃也死守北魏,可見實力非一般。
但是曹操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安排五子良將的實力人選去做副手。就比如說張郃是北魏的將軍之首夏侯淵的副手,所以張郃本質上並不能算得上是將軍,但是僅僅這一個副手的職位,就已經夠蜀漢大軍們頭疼的了。公元215年,曹操當時計劃討伐張魯,張郃不負眾望,從散關打到漢中僅僅只用了5000名步兵就成功為北魏開道,一直打到陽平。
後來張魯見狀只能順勢投降,然而曹操回到軍營之中時便留下了張郃作為漢中的鎮守先鋒。然而劉備一直想要當上漢中之王,所以漢中必定是蜀漢大軍想要爭奪的一個地方。公元217年劉備先後派馬超等人前去應戰,但是不料被曹操陣營中的徐晃等人半道攔截,所以無奈之下,劉備便決定親自率兵攻打漢中,於公元218年率兵北上。
這一次劉備有備而來,率領的精兵就超過了上萬人,並且局勢採用夾擊的手法,似乎勢在必得。然而直到公元219年,劉備在張郃這邊也沒有吃到任何甜頭,無奈之下劉備又將進攻的精兵陣營擴充到上萬餘人,而且還分為了10部進行夾擊張郃,但是張郃誓死保衛漢中,親自上前線與蜀軍交戰,但是劉備的軍法和攻擊力遠不如張郃,無奈之下只能退走馬谷。
聞此消息的曹操反而十分開心,認為劉備作為蜀漢的主公,居然親自率兵還打不過曹魏的一個副將。但是越挫越勇的劉備反而融匯了東吳大軍的勢力,想要一舉將張郃拿下。知道作為自己副將的夏侯淵,瞭解了張郃的困境,於是便率兵親自前往支援。然而半途中,不料被黃忠沿路斬殺。
這一消息傳到曹魏耳中,曹操立即就爆了出口:「癡於拔鹿角」。意思就是罵夏侯淵是個白癡,不分析戰術,沒有以前的突擊戰裡的機智了,就像個白癡一樣。曹操為什麼如此生氣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夏侯淵在曹操心裡的軍事地位,曾經夏侯淵得到了曹操這樣一句美讚:「虎不關右」。
因為古人的潛意識裡右永遠都是為尊的,就是比較重要的,然而夏侯淵被曹操派守在隴西,這個地方也就是在潼關的右邊,所以可見曹操對於夏侯淵的重視。然而作為北魏將軍之首的夏侯淵被黃忠給斬殺掉,這讓曹操如何是好?頓時失去主要將帥的曹操,只能恨鐵不成鋼的先嘴上發洩幾下。
夏侯淵被黃忠宰殺之後,劉備應該是最大的收益人,在漢中之戰結束之後,劉備可以率領蜀漢大軍北上佔領漢中,成為漢中之王。然而劉備當時已經被張郃打的頭昏腦脹,所以劉備面對黃忠創下功績時,想到沒有辦法去賞賜黃忠,劉備只能打一個官腔:「要斬殺也應該是張郃的項上人頭,夏侯淵算個什麼?」
但是劉備又如何不知夏侯淵對於北魏曹軍的意義呢?所以這樣的話語僅僅只是為了等到自己坐穩了漢中之王的寶座之後,手裡有了東西再去封賞黃忠,所以當時也只好打了官腔。關羽這邊看到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漢中之戰也順勢結束,但是關羽這邊卻要趁勝追擊,想要趁火打劫曹操。
因為曹操當時失去了軍營中最大的將領夏侯淵,也是軍力最為薄弱和人心最為渙散的狀態。於是在關中之戰結束之後,於公元219年發動了襄樊之戰,這場戰爭就是為了乘勝追擊曹魏。但是關羽錯就錯在讓庸兵鎮守荊州三郡,同時又得罪了孫權,所以於220年痛失荊州。因此,漢中之戰的意義遠超於官渡之戰。然而黃忠能夠在劉備成為漢中之王后,被封為後將軍,成功擠入五虎上將的名單中,斬殺夏侯淵,這一舉措為自己增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