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不死曹魏還會滅亡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如果魏文帝曹丕不是那麼早死,魏國絕對有一番大作為,甚至有可能統一三國,至少不會讓司馬懿家族坐大。
三國鼎立,論實力曹魏最強大,論領導人的能力和格局,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都比蜀、吳兩國的領導人要強得多。特別是曹丕篡漢自立稱帝后,他是活了短短的7年時間,但給曹睿打下基礎取是最大的。
曹丕在當世子期間就凸顯出很高的政治素養,比那個只會舞文弄墨的兄弟曹植強太多,後世傳聞曹丕與曹植有過儲位之爭,其實曹操自曹昂死後,唯一的選擇就是曹丕,曹植太弱,曹沖太小,只有曹丕最適合做魏王繼承人。
曹操死後,曹丕一繼位就把漢獻帝劉協趕下了台,自己登基做了皇帝,這種手段顯示了曹丕精明的政治手腕,廢掉前朝皇帝,自己開朝建國,不但能夠穩定曹操舊部,而且還可以借新朝新君大展宏圖。
曹丕當皇帝後,最大的功勞其實就借征伐東吳為借口,平定了青州、徐州兩地的格局軍閥,大家不要以為當時青州、徐州的臧霸、孫觀就是曹操的鐵桿部下,他們只是表面依附曹操,就如同當年劉備依附曹操一樣,而實際上他們卻控制了中原門戶青、徐兩州,自己徵稅,自己徵兵,但是都尊漢為正統,以丞相為號令。
青州、徐州的隱患比東吳還大,曹丕在黃初三年發動了討吳戰爭,以青州、徐州為基地一路向南,對東吳進行了全面進攻,把東吳打得非常狼狽,最後以東吳稱臣、質子、議和結束。
雖然討伐東吳從表面來看是失敗了,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其實曹丕賺大發了,他這一路向南討伐東吳,主要目的是借討伐之名,收回了青州、徐州的實際控制權,這其中還發生過青州的利城兵變。
曹丕在政治上的敏感和戰略上的精明可見一般。收拾了青州、徐州,這對魏國在南方的鞏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東吳再沒有任何的機會和可能對曹魏有絲毫的威脅。
搞定了南方,曹丕對蜀漢也進行了精心的戰略部署,最大的動作就是用徐晃招降了孟達奪取了宜都,大敗了劉封,收復了上庸三郡,雖然沒有收復漢中,但是宜都和上庸的收復對漢中的威脅極具增大。
曹丕在短短幾年時間,完成了對蜀、吳兩國的戰略蠶食,在國內進行經濟、農業、吏制的改革,魏國的國力蒸蒸日上。
如果說到魏國的滅亡,繞不過司馬懿,司馬懿家族最後篡魏立晉,就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懿本是曹丕當世子期間的重要智囊和幕僚,曹丕登基後,對司馬懿還有很深刻的認識,對司馬懿的使用也是非常的謹慎,給予他的權力也並不是很大,甚至到死的時候確定托孤大臣,首選都不是司馬懿。
如果曹丕不那麼早死,他對司馬懿的防範和使用就會更謹慎,對司馬懿的發展會很抑制。其實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曹丕不死,那麼曹睿就能夠更成熟,不至於太年輕就登基當皇帝,曹睿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如果能夠在曹丕身邊學習更多的是朝政治理,治國方略等,後來登基後就能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