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只聽軍師法正,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兩人回到荊州後是天天在一起共商天下大事,弄得關羽和張飛都嫉妒了,於是劉備對他們說:我得孔明就是如魚得水。可是在歷史上被劉備封為軍師將軍的諸葛亮並沒有受到什麼軍事重用,反而是一個叫法正的軍師受到了劉備的重用。
先說這法正是誰?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參謀,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據說法正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時,劉備是哭得死去活來,連哭數日,追諡其為翼侯,他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
而且在陳壽的《三國誌——法正傳》中也有這麼一段記載:諸葛亮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意思是劉備伐吳慘敗。諸葛亮感歎道:「如果法正還在,一定可以說服主上不要東征;即使東征,也不會輸得那麼慘」。就是因為如此諸葛亮才不全力勸阻劉備不要東征東吳,因為劉備只聽法正的。
加上陳壽在《三國誌》中評價諸葛亮寫到: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總的意思是諸葛亮治理朝政的能力很強,但是軍事才能不怎麼樣,於是大家也就相信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實在不怎麼樣,要不劉備打仗老帶著法正怎麼不帶著他,這軍師將軍豈不是白封了,再聯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北伐中原是無功而返,劉備怎麼會聽諸葛亮的呢?
而陳壽《三國誌—蜀志—龐統法正傳第七評》也評說到: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陳壽把法正與曹操的謀士參謀程昱和郭嘉相比,可見法正才算是劉備真正的軍師。
但要書生說,諸葛亮和法正就沒法比,如果要說兩人都是軍師,那諸葛亮這軍師是謀算天下的 「隆中對」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法正只能算是隨軍謀士參謀,謀奪的是一場戰爭的勝負,大家說劉備要去攻打東吳,劉備是聽法正的還是諸葛亮的?
參考文獻:《三國誌》、《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