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備和法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是誰?諸葛亮會劉備第一謀士參謀嗎?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我們一般認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是諸葛亮,但實際上劉備的第一謀士參謀是法正。文臣通常分兩種類型,謀士參謀型和治理型,諸葛亮屬於治理型人才,善於治理國家、管理大軍;而法正則屬於謀士參謀型人才,善於出謀劃。
諸葛亮在歷史上給我們留下足智多謀的印象,多是《三國演義》的「功勞」,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很多不是諸葛亮做的事情,或是虛構的事情,都安在了諸葛亮身上,如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在看完了這些「事跡」後,我們都會覺得諸葛亮是個「多智近乎妖」的人物,正因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鋒芒太盛,所以我們就很容易忽略法正。在實際的歷史中,諸葛亮打仗從來都中規中矩,在戰場上也從未展現過驚天一筆的操作,並不是個出色的謀臣。
而法正卻與諸葛亮幾乎完全不同,他在內政治理上表現平平,但在行軍作戰上卻經常能使出奇謀妙計,將本已危機的戰局逆轉。
那麼法正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的經歷,又是通過怎樣的表現成為了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的呢?我們來看看法正的生平:
懷才不遇終遇明主
法正出身於陝西扶風的名門世家,在東南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為躲避戰亂,與好友孟達一起入蜀投奔了劉璋,不過劉璋是個能力平庸的老闆,法正在他手下得不到重用,也就非常苦悶。
PS:法正的爺爺法真,號玄德先生,正好與劉備的字重名。
從法正的性格來說,他屬於不合群的那種,而不合群的人,通常脾氣都很大,只不過有的完全沒什麼能力,有的卻有著出眾的才幹,法正就屬於後者。
因為不合群,所以他在蜀中也只能與其貌不揚的張松結為好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松是個非常有智謀的人,他願意與法正結為好友,就說明了法正的能力是不簡單的。
時間來到公元208年,曹操在一統了北方後,又拿到了荊州,這個時候曹操就可以從荊州進攻劉璋了,看到這勢頭,劉璋便緊張了起來,派了張松出使曹操,希望能拉進一下和曹老闆的關係。
不過那個時候老曹也是志得意滿,對於益州派來的,身材矮小甚至有些猥瑣的張松也懶得應付,隨便幾下就打發走了張松。張松在曹老闆哪裡受了冷遇,心裡憋了一團火,回去後就跟劉璋說,曹老闆現在風頭正盛,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也不會跟我們合作,我們還不如找劉備,大家都是漢室宗親,看在親戚的份上,劉備一定會幫我們。同時,張松還向劉璋推薦了法正作為出使劉備的使者:
益州別駕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歎息。
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
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
——《三國誌●法正傳》
於是法正就作為劉備的使者,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劉備,一見到劉備,法正就認定了劉備這個老闆,他從劉備身上看到了與劉璋完全不同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就告訴他,劉備是他的明主。
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
——《三國誌●法正傳》
法正回來後,張松就問法正,你覺得劉備這人怎麼樣?法正就說,這個人就是我們真正的老闆,於是兩人就開始私下尋找跳槽的機會了。
後來到了公元211年,曹操準備攻打漢中的張魯,劉璋在瞭解這個消息後就慌了神,他怕曹操打下漢中後就會進攻他的益州,這個時候張松見機會來了,便向劉璋進言說,這個事情,我們可以找劉備幫忙,他曾經聯手孫權打敗過曹操,能力是沒得說的,而且他與我們也都是漢室宗親,我們可以讓劉備去進攻漢中,等他打下漢中後就讓他守著漢中,這樣我們不就安全了麼?
劉璋聽了張松的建議後深以為然,就派法正為使者,帶兵4000迎接劉備入蜀,而這次與劉備的第二次見面,法正就直接向劉備吐露了心聲,他希望劉備能取代劉璋,成為益州之主,此後法正就成了劉備的部下。
屢出奇謀定益州
劉備在進入益州後,便率軍駐紮在了涪城,劉璋則為劉備提供了大量的兵馬和物資,以供劉備進攻漢中所用,不過劉備在進入益州後,就一直沒去進攻漢中,還不停地找劉璋索要兵馬錢糧,久而久之,劉璋就發現劉備根本就不是過來幫他的,而是過來取代他的。
雖然劉備入蜀是為了攻佔劉璋的地盤,可劉備也瞭解他不能貿然動手,在沒有合適的理由之前,如果貿然動手就會喪失人心,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備只是駐紮在涪城,並沒有去攻佔劉璋的領地。
在這個時候,張松見劉備遲遲不肯動手,就有些急了,寫了封信催促劉備趕緊發兵攻打劉璋,不想張松卻走漏了風聲,事情讓劉璋給瞭解了,劉璋一氣之下就斬殺掉張松,這個事件也就給了劉備攻打劉璋的理由。
劉璋瞭解自己是引狼入室了,正當不知所措的時候,劉璋手下的謀士參謀鄭度就建議劉璋,可以把梓潼、巴西的百姓往西搬遷,同時對劉備實行堅壁清野的戰略,不去跟劉備打野戰,這樣一來,不出100天,劉備大軍的糧草必定耗盡,到時候我們可以乘勝追擊,就一定能生擒劉備。
當時劉備的情報網也很厲害,這份劉璋最高軍事會議的記錄很快就到了劉備手裡,劉備對此也非常擔憂,因為鄭度的策略就正好打中了劉備的軟肋,劉備畢竟是客場作戰,根基不牢,如果劉璋真的搞堅壁清野的戰術,劉備大軍的糧草很快就會耗盡,到時候就真會如鄭度所說,必會被劉璋擊敗,於是劉備就詢問法正,這個局該怎麼解呢?法正只是淡淡地說,主公不必擔心,以劉璋的智商,他根本不會採納這個建議。
先主聞而惡之,以問正。正曰:「終不能用,無可憂也。」——《三國誌●法正傳》
事實也果然如法正所料,劉璋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沒有採納鄭度的建議,對此他是這樣說的,我只聽說國家是要保護百姓的,沒聽說過國家為了戰爭,要讓百姓搬家去躲避敵人。
雖然劉備善於打仗,但益州這個地方從來都是易守難攻,劉璋手下的一眾主戰將領,也拚死抵抗著劉備的進攻,這就使劉備在蜀中的軍事行動就不那麼順利了。而法正在劉備身邊也沒閒著,不斷地幫劉備出謀劃策,在進攻雒城的時候,他就寫了封信給劉璋,這封信大概分為四段,第一段動之以情,承認自己有錯在先,作為劉璋的臣子,叛逃到了劉備一邊;第二段說之以理,劉備是漢室宗親中能力最強的,如果能由他領導益州,那就是益州百姓之福了;第三段就話鋒一轉,威之以脅,他告訴劉璋,張飛已攻佔了巴東,正帶領大軍向成都殺來;第四段則是暗送秋波,法正告訴劉璋,如果他願意投降劉備的話,劉備不但會保他全家平安,還會給他一生都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從這封信中,我們就能看出法正對人心的把握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之前鄭度的計謀沒有得到劉璋的採納,我們從中也能看出法正能把對方的心理吃透,屬於頂級謀士參謀的水準。
雖然這封信沒有讓劉璋馬上投降,但後來當劉備大軍包圍成都的時候,劉璋的最終投降,這封信其實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法正在劉備手下的這段時期裡可以說是如魚得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而曹操在聽說了法正的事情後,就感慨地說道,我已經把天下最有能力的人都收歸了賬下,怎麼就獨獨缺了個法正呢?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曹操:「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正邪?」
決戰漢中,盡顯謀臣本色
公元215年,曹操攻佔漢中,這就讓剛在益州站穩腳跟的劉備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曹操可以隨時從漢中出擊益州,如不拿下漢中,益州就會時刻受到曹操的威脅。為此,法正就向劉備提出了攻打漢中的建議。
對於劉備來說,雖然拿下漢中勢在必行,但此前劉備戎馬一生,與曹操單獨交手卻從未贏過,而赤壁之戰嚴格來說,劉備還是靠的東吳,他只是在曹操被打敗後出來撿了漏而已。所以對於是否要主動進攻曹操,劉備多少是有些猶豫的,那麼法正是如何說服劉備出兵漢中的呢?在正史中,法正是這樣說的: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三國誌●法正傳》
曹操平定漢中張魯後,卻沒有繼續攻打益州,只留下了夏侯淵和張郃來鎮守漢中,您不覺得這很奇怪嗎?在我來看,一定是曹操內部出了問題。現在我們陣容豪華,只要盡全力發動進攻,定能一舉攻克漢中。而且我們在打下漢中後,運氣好的話能一舉滅曹,運氣一般的話我們也可以往雍涼發展,就算運氣再差,我們也能固守漢中險要,坐穩益州,萬不能錯過這個天賜良機呀。
在聽了法正的分析後,劉備就率領眾將兵發漢中了。
劉備的漢中之戰,剛開始的時候十分不順,雖然曹操沒在漢中,但駐守漢中的夏侯淵、張郃、郭淮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著名將領,劉備連續派出了張飛、馬超、吳蘭、吳懿等大將出馬,卻屢屢受挫,還損失了吳蘭和雷銅兩位重要將領。見派出的大將接連敗北,最後劉備坐不住了,也親自帶兵來到了前線。
有一次作戰的時候,戰場上箭如雨下,劉備不顧危險帶頭衝鋒,部下出來勸阻,劉備頓時大怒不肯撤退,當時人們見劉備如此火爆,一時間沒有人敢上前勸阻。可這個時候法正卻出現了,他走到了劉備的前面,劉備忙問,孝直,你在作什麼?法正說我願當主公的雨傘,聽了法正的這番話,劉備彷彿靈光一閃,頓時恢復了神智,與法正一起下了前線。
漢中攻防戰最為艱難的時候,劉備率軍在陽平關久攻不下,如果無法突破曹軍的陽平關防線,那麼劉備的大軍就無法攻入漢中平原。就在戰局僵持的時候,劉備卻突然率領一支部隊走金牛小道繞過了陽平關,直接出現在了漢中平原的定軍山上,這就使得夏侯淵不得不帶領張郃來到定軍山腳下阻擋劉備,漢中戰局也由此出現了逆轉。
劉備的這次軍事行動,很可能就是出自法正之手,而劉備大軍來到定軍山後,夏侯淵便與張郃分別修築了防禦工事,企圖阻擋劉備大軍。見此情形,劉備就派出部隊襲擾曹軍,並在曹軍營地四處放火,隨後夏侯淵出來救火,而這個時候張郃的部隊也遭到了攻擊,夏侯淵就分兵一半去救援張郃。
於是這個時候戰場上就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戰機:曹軍主將夏侯淵身邊沒多少人,同時夏侯淵還忙著救火,這個戰機就被法正看到了,法正立即讓黃忠出擊,黃忠便率軍從山上直接衝殺而下,一舉斬殺掉夏侯淵,這便是著名的定軍山之戰。
當曹操收到夏侯淵戰死的戰報後,不僅感慨:
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我就瞭解劉備那有這麼大的本事,這一定是有人教他的,而教他的人就是法正。
夏侯淵死後,曹操雖親自救援,但當曹操來到漢中的時候,劉備已佔盡優勢,曹操無法扭轉局勢,最終只能撤退。
這一戰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勝仗,也是劉備平生第一次在單獨面對曹操的時候,將曹操擊敗。而縱觀整個漢中之戰,劉備一方可謂妙招迭出,繞道陽平關、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都是神來之筆,後來曹操來到漢中後,劉備還派趙雲和黃忠繞到曹軍後方,將曹軍糧草燒了個精光,這一行動的策劃人,很可能還是法正。
其實我們縱觀劉備的軍事生涯,在有法正的那段時間裡,劉備用兵就明顯強於先前,在遇到法正之前,劉備幾乎沒有打出過像樣的戰績,而在法正死後,劉備的用兵能力又急劇下降,以至在夷陵之戰中犯了兵力過於分散的大忌,釀成慘敗,從中我們也能看出法正對劉備是有多麼重要。
漢中之戰後沒多久,劉備就自立漢中王,當然他也沒有忘記法正的功勞,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惋惜的是,就在漢中之戰結束的第二年,即公元220年,法正就去世了,享年45歲,劉備為此也非常悲痛,甚至哭紅了雙眼,封法正為翼候。
對於法正的能力,《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就對其有過高度的評價:
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陳壽就認為法正與郭嘉非常相似,他們在個性上都有些瑕疵,他們都善出奇謀,他們的主公劉備和曹操,在他們過世後都對他們念念不忘,將法正與郭嘉比肩齊名,是對法正的高度評價,在陳壽看來,法正與郭嘉相當。
而隨著法正的死去,劉備就失去了他最為重要的左膀右臂,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諸葛亮就曾說,如果法正還在的話,一定能勸阻陛下征討東吳。其實諸葛亮的話說的一點也不誇張,自公元211年法正追隨劉備,直到他去世的這9年裡,法正參與了劉備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在與劉備共事的這些年中,法正總能判對形勢,在軍事行動之前給劉備提供正確的作戰策略,到了戰場上,還能給劉備提供正確的作戰方案,可以說劉備打仗就完全離不開法正。
正是法正出色的能力,才在多年的共事中贏得了劉備的信任,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任,諸葛亮才會認為,能阻止劉備討伐東吳的,就只有法正了。
而就在法正死後,劉備的巔峰就很快過去了,先是關羽丟了荊州,命喪東吳之手,隨後張飛死於非命,黃忠病死,五虎大將一下子就失了三個,隨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卻遭遇慘敗,人生一下子就跌到了低谷。
可以說,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劉備不至於會遭遇後來的一連串打擊,劉備集團還可以繼續向前發展,而以劉備攻佔漢中之後的情況來說,如果劉備集團能進一步發展的話,就很可能打敗曹魏集團,而一旦曹魏集團被劉備集團打敗,東吳的存亡也只是時間問題,或許最終一統三國的就是劉備集團了吧。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只是法正不死的話,蜀魏吳最終鹿死誰手,就還真的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