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能「名垂宇宙」?讓諸葛亮成名有哪些因素?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激勵了多少人,也推動多少人從默默無名到名垂天下,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本是南陽鄉下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書生,到最後成為蜀國武鄉侯、宰相,並以機智和忠義傳世,徹底論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但是,為何在他之後,很少有人能再次成為諸葛亮第二呢?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是需要機遇的,所謂「用不用、時也」。再有才華的人,如果生不逢時,也只能徒生懷才不遇之歎。即使英明神武如諸葛亮,他的成功,從凡夫俗子到「諸葛大名垂宇宙」,離不開如下五個人和一本書,缺少任何一項,都可能達不到這個高度。
1、劉備:諸葛亮之遇劉備,素有「如魚得水」之稱。其實,我們不能忽略的是,能讓諸葛亮成功的,更多是劉備的「弱小」!劉備自身實力不足,上半生基本在逃亡中度過,到處寄人籬下,亟需諸葛亮這樣有才華的人輔助自己,好成就一番大業。
和諸葛亮才華相當的人並不是沒有,荀彧郭嘉之流,周瑜魯肅等人,只是因為輔佐的主人過於強大,也就顯示不了他們的重要性而已。劉備被諸葛亮的能力所折服,並大膽啟用,最後也謀得益州,成為三大勢力之一,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諸葛亮雖功不可沒,但要是換成曹操,諸葛亮能有這麼多機會發揮嗎?
2、魯肅:為什麼將魯肅當成劉備之外對諸葛亮最重要的人呢?劉備借荊州,如果沒有魯肅,孫權會不會「借」還是兩說,更大可能是不允。劉備沒有荊州就沒有立足之地,有何價值能和孫權聯盟、並從曹操口分一杯羹?
實際上,周瑜是極力反對的,如果沒有魯肅,諸葛亮代劉備借荊州就成為空談,沒有荊州,也就沒有後來的蜀漢,哪來的諸葛丞相?魯肅的「敲邊鼓」,雖然是從東吳的利益最大化出發,卻也成就了劉備,更成就了諸葛亮的一世英名。
3、關羽張飛龐統:劉備身邊最親近的人是誰?非關羽張飛莫屬,劉備身邊誰能和諸葛亮平分秋色?非龐統莫屬。對劉備來說,也是幸運而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文有諸葛亮龐統,武有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臥龍雛鳳得其一就能得天下,兩人都歸屬劉備,豈能不使他激情大發?更幸運的是,這四人誰也不服誰,就服劉備,也就避免了他們私底下勾結的可能。
可惜,諸葛亮之外的三個人都死得有點早,唯有諸葛亮一人笑到最後。於是,對劉備來說,也唯有諸葛亮這一個憑仗了。於是,一介書生的諸葛亮,不但要出謀劃策發揮才智,還要事必躬親管理國家,更要帶兵南征百戰,這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諸葛亮自己的才華又出色,也才有了施展的機會,最後才成就一生英名。
4、曹操:諸葛亮要感謝曹操,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曹操的多疑。曹操自己雄才偉略,大有一統天下的風範,甩劉備不知道幾條街。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度謹慎和猜疑。曹操帳下的文武才士很多,所謂「謀士參謀如草、猛士如雲」,但多數都是「化敵為友」而來。因為這個原因,曹操並不能像劉備對諸葛亮那樣絕對信任,無論荀彧還是郭嘉,曹操都留有幾手防備,也就不能發揮他們最大的力量;
諸葛亮正是看中了曹操的這一缺點,於是以戰止戰、主動出擊,讓曹操疲於應付,卻又不知道蜀國勢力到底如何。所以,對曹操而言,只要諸葛亮不打到許昌就行,更無意直取成都,也就讓諸葛亮在長年的征戰中功成名就。
5、劉禪:有一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蜀後主劉禪的:樂不思蜀。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按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諸葛亮本該從此退居二線。可劉禪實在太過儒弱,沒有半點少年君主的火氣與魄力,更勿論培植自己的親信了。
於是,主弱臣強之下,諸葛亮即使是「先帝近臣」,也依然屹立不倒,在蜀漢更是一言九鼎、說一不二,如此軍政大權盡在囊中,也就有了更大的騰挪餘地,蜀漢能和曹魏、孫吳割據這麼多年不倒,很大程度上也是和蜀漢諸葛亮高度集權有關。所以說,劉禪的儒弱,客觀上讓諸葛亮更進一步。
6、《三國誌》:上述五個人,都只是諸葛亮能成功的客觀條件,真正使他「名垂宇宙」的,還是陳壽的《三國誌》。我國歷史上,從來就不缺有才華、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大部分都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傳播的途徑」。
陳壽作為和諸葛亮大致同期的人物,以史家的筆法、適度的渲染,刻畫了一個形象高大、幾無瑕疵的諸葛亮。可以說,在後世人們的映像中,三國時期的情節,《三國誌》是最為耳熟能詳的。受此影響,諸葛亮才威名遠播、並名垂千古,至今還是人們口中近乎完美的智慧象徵。
所以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名垂宇宙」,上述五個人一本書,少了任何一樣,諸葛亮之威名都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