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誰都想成為一統天下的主人。尤其是蜀漢王朝,自從諸葛亮主政之後,便旗幟鮮明提出了要「還於舊都」的發展目標。而諸葛亮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他把北伐當成後半生唯一的事業,堅持多年率領軍隊討伐曹魏,最後病逝在五丈原,實在是一場悲劇。
然而,後世人卻很不理解。因為當時的形勢很明朗,蜀國的北伐幾乎不可能成功。畢竟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軍隊實力、人口數量等等所有的因素,曹魏集團都遠勝蜀漢,而諸葛亮作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又全面主政了蜀漢的軍政事務,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多年北伐呢?這究竟是出於諸葛亮本人對於「還於舊都」目標的固執還是另有原因?
應該說,諸葛亮的確是一個為了夢想而戰鬥的人。三國時代,人們都是有血性的。像是諸葛亮這樣的人,則更是以挽救大漢王朝為己任。因此,早年在隆中的時候,諸葛亮遇到了實力弱小的劉備,之所以願意出山幫助,最根本的還是在於諸葛亮和劉備的理想是一致的,那就是中興漢室。
後來劉備雖然病逝,但是諸葛亮卻要為理想而奮鬥終生。因此,諸葛亮的確是固執。正因為他的固執,他才堅信劉備可以成就霸業,他也才會為了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北伐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更深層次來說,當時的形勢也決定了諸葛亮必須北伐曹魏。因為蜀漢建國的時候,其實形勢非常詭異。雖然說,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都痛罵曹丕是篡漢,可是從法律層面來說,當時漢獻帝的確是通過合法的禪讓方式把天子之位讓給了曹丕。這種傳承於古代堯舜的禪讓制度,並不是無據可循。
再說,劉協讓位之後並沒有被曹丕毒害,而是被封為了山陽公,做一個逍遙的小諸侯去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曹丕還允許山陽縣的老百姓都穿漢服,使用漢朝的禮儀,也算是對劉協的特殊恩賜了。
所以,當時劉備這邊其實很為難,因為他們的旗號是忠於劉協的。現在看到劉協都好端端當起了曹魏集團的順民,自己這邊還怎麼玩兒下去呢?於是,劉備就只能假稱曹丕害死了劉協,是篡漢之逆賊,以此來表示自己順天應人建立蜀漢王朝的合法性和必要性。等到諸葛亮主政之後,光是喊口號顯然沒有意義了。如果不北伐的話,又怎麼延續劉備建國時高喊的「漢賊不兩立」口號精神呢?
於是,北伐除了是軍事鬥爭之外,更是對外表示蜀漢王朝是正義的、合法的,揭露曹魏集團是非法的、謀逆的。這種做法,對於吸引那些心懷漢室的老百姓來支持蜀漢王朝,是有著巨大的意義的。同時,也有利於調動蜀漢集團內部的積極性和凝聚力。因此,諸葛亮明知蜀漢北伐幾乎不可能成功,可還是要堅持多年一直到病逝,根源就在於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