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本是袁紹的重要謀士參謀,為何最後背叛袁紹而投靠曹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許攸本是袁紹的重要謀士參謀,為何最後背叛袁紹而投靠曹操?

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之首。此戰曹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打敗了北方最大的軍閥割據勢力袁紹集團,為下一步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此戰的突破點在於曹操偷襲了袁紹軍屯糧的關鍵據點——烏巢,進而引起袁軍一片混亂,曹操再將得勝之師進攻袁紹,袁紹倉皇逃走,最後僅帶領八百餘騎逃回黃河以北。

說起此戰在兩軍進入相持階段的關鍵時刻,有一個人對曹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許攸。

一、許攸本是袁紹手下的重要謀士參謀,為何最後要背叛袁紹、投靠曹操呢?

那只能說袁紹這個人缺乏正確的謀略與判斷,手下一群謀士參謀不是凝聚一心為主效力,而是互相攻伐內訌,弄得袁紹到底也不知該聽誰的了,以至於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次被曹操算計。

問題是袁紹還不思悔改,將問題遷怒於手下謀士參謀,結局是逢紀詆毀田豐,田豐被下獄;郭圖詆毀沮授,沮授被囚禁;張郃、高覽在前線奮戰,郭圖又在背後造謠說二人已降曹,逼的張郃、高覽不得不真的歸順了曹操。這樣一鍋粥似的陣營,不打敗仗才怪呢。

袁紹的謀士參謀許攸本來向袁紹獻計輕兵襲取曹操的老巢許都,他分析曹操集全部主力在前線,許都一定空虛,襲取了許都後,就可奉迎天子再反過來討伐曹操,那樣形勢就會對曹操很不利。

《漢晉春秋》:許攸說紹曰:「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濟矣。」

先不說許都能不能守得住,單說曹操若知道許都有難,就一定不會置之不理的,他會想方設法撤兵回援的。那樣的話,即使袁紹打不贏曹操,也會將曹操逼回許都,短時間內,曹操也不會進攻袁紹,形勢又會不同。

但是袁紹沒有聽從許攸的建議,自從出兵南下以來,他就沒把弱小的曹操當回事,也根本也聽不進其他人正確的意見。當初袁紹出兵之際,田豐就建議他「不如以久持之,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脩農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袁紹不僅不聽,還在逢紀的詆毀下將田豐關進了大牢。

在官渡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時,袁紹的謀士參謀沮授也建議袁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可袁紹也沒聽從,沮授據理力爭,袁紹氣得將他關禁了起來。

同樣,許攸在前線給袁紹積極出謀劃策,袁紹更是不聽。可氣的是鄴城的審配還以許攸的家人犯法為由把他們抓起來了,許攸知道後,一氣之下投靠了曹操。

二、如果許攸不叛變,曹操會贏嗎?

聽說老熟人許攸深夜到來後,曹操很高興,他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就出門迎接許攸。許攸因此為曹操獻上了火燒烏巢之計,曹操親率輕騎夜襲烏巢,取得了成功。而這時,被袁紹派去攻曹操營寨的張郃、高覽也被郭圖讒言所逼投靠了曹操,曹操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合兵進攻袁紹,來不及組織像樣的抵抗後,袁紹倉皇而逃,僅帶領800餘騎跑回了鄴城。

可以說,正是許攸的到來為曹操提供了袁紹內部準確的情報,曹操也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冒用袁紹蔣奇的名義偷襲了烏巢,這一決定性的勝利一下子扭轉了兩軍相持不下的局勢,為曹操贏得了先機。

戰場上就是這樣,瞬息萬變,勝負難料。曹操當初以2萬兵力對抗袁紹的10萬大軍,他也是心裡一度彷徨,幾次想放棄,但是最終在他最信賴的謀士參謀荀彧的堅持和鼓勵下,曹操重拾信心,終於等到機會,並一舉戰勝強大的對手袁紹,扭轉了局勢,這與曹操的善於用兵、聽取正確謀士參謀意見和超強的軍事謀略是分不開的。

當初,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之時,曹操糧草殆盡,本打算放棄官渡,退守許都,他就寫信徵詢許都的荀彧。荀彧將眼前的形勢和楚漢相爭時的劉邦、項羽作對比,告訴曹操要下決心繼續堅守,等待時機轉變,再出奇制勝。

《資治通鑒》:「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谷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正是荀彧的鼓勵堅定了曹操的決心,再加上袁紹內部集團的混亂不堪,曹操也終於等到機會一鼓作氣地消滅了數倍於己的袁軍,奠定了下一步統一北方的基礎。

許攸的叛變是一個偶然的因素,這個也是曹操不可預料的,可以說,許攸的叛變為曹操提供了準確的情報,曹操才會大膽地制定奇襲烏巢的計劃,從而取得重大勝利。沒有許攸,曹操恐怕還在苦苦支撐呢,找不到有利的突擊點,曹操也斷不會貿然進攻的,到最後,勝負局勢真是很難預料,更大可能就是曹操將會無功而返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